王宏光:序二

发布时间:2014-06-30浏览次数:33

20世纪40年代末,沪江大学师生为纪念沪江大学第一任华人校长、抗日烈士刘湛恩先生,将扩建后的沪江大学图书馆冠名为“湛恩纪念图书馆”,以永志缅怀。这标志着沪江大学图书馆除了收藏图书、为师生服务之外,还是传递刘湛恩烈士爱国情怀的园地。60余年过去了,馆舍虽几经变迁,但作为“大世界”校园内一座爱国主义的精神丰碑,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功能是永恒的。

如今,作为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主馆的湛恩纪念图书馆,不仅有“培养公德”之责,更有“开启民智”之任,她已成为上海理工大学的文献信息中心,成为广大读者校园生活不可或缺的“第三空间”。为了让读者更充分地了解图书馆,更好地利用图书馆,我们图书馆人有义务宣传图书馆的文化,这其中就包括我们图书馆的历史。湛恩纪念图书馆的前生今世是百余年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史的一部分,我们宣传它,不仅可以增进对图书馆历史的了解,增进爱国主义精神与集体主义精神、认同感与归属感,而且也是提高图书馆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即这种宣传所具有的意义就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正所谓“我们生活在一条思想的河流当中,我们不断地记忆着过去,同时又怀着希望或恐惧的心情展望未来”[1]。古所云“温故以知新”、“多识前言往行以自畜其德”,就是此意吧。

湛恩纪念图书馆是一所高校图书馆,自然与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密不可分同时她亦是上海乃至全国图书馆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研究湛恩纪念图书馆史的人,除具备一般历史研究者所具有的德、才、学、识四个方面的能力外,还必须对我校的办学历史甚至中国高等教育史有所研究,必须深谙我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史,熟知我校图书馆的方方面面。我馆王细荣老师正是对上述几方面均有深刻体验的学人,加上他曾经是一位对文字怀有充分感情的编辑,故由他来系统研究湛恩纪念图书馆的源流,自然是不二人选。也就是说,在他的这本书中,读者可知晓许多关于我们图书馆的故事、故人,感受到图书馆人的自信和自强。

这本书不是完整的湛恩纪念图书馆的史志,但它记录其历史当中典型且永恒的一瞬,一些有关图书馆过去的事和人它也不是传统意义的图书馆学论著,但其中不乏图书馆学的思考(如有关“世界图书馆”的论述、有关“‘四当’图书馆”的解读)。总而言之,王细荣博士细致的考证、精心的建构、科学的论说,使得《大世界里的丰碑——湛恩纪念图书馆的前生今世》超越了一般的图书馆志,也避开了一些图书馆学著作那种超越实践的思辨性。

这部嘉惠图林的跨界专著,出自我们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员工之手,作为馆长,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我想,我们图书馆员阅读此书,会有如重游故乡的感觉其他读者若浏览此书,也一定会对我们图书馆甚至整个图书馆事业有新的认识如果此书作为我们图书馆用户教育的补充读物,也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藉此机会,我也希望王细荣博士在今后的学术生涯和图书馆实践中取得更多的成就,为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第二个百年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是为序。

 

王宏光        

2014年初夏于上理工思雷堂



注释

[1] 语出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Arnold Toynbee, 18891975)(见汤因比著,刘北成、郭小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历史研究(插图本)》序言第1页)。


  •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