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第八版)》简介


王细荣


《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第八版)》的修订,主要根据近年文献数据库的更新情况、读者的体验和移动阅读发展的新特点,结合教学实践等方面进行修订。例如,增加OA资源的新类型:青铜OABronze OA)、钻石OADiamond OA),以及混合OAHybrid OA)等,数字人文项目,引文数据库Scopus、中国科学引文索引库,外文全文数据库Taylor & Francis OnlingWiley Online Library,特种文献的英国标准在线(British Standards OnlineBSOL)、港澳优秀博硕论文库(即HKMO优秀学术全文资源库)等;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期刊的JCR分区和中科院分区;对论文一稿多投现象的新解读:应将报刊社和作者两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察,平衡双方的利益诉求,达到和谐共生的状态。

古今中外,凡学术研究之集大成者,一般都非常重视搜集和利用文献资料。中国儒家经典之一《论语》的《八佾》篇中记载着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一段话: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孔子论事有据、注重文献的治学精神可见一斑。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略为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1 牛顿所谓的站在巨人肩膀上,现在解读为:充分地占有和利用文献资料,从前人研究的终点中找出自己研究的起点,从而在学术研究工作中取得突破性的成就。

上述孔子和牛顿的言论,充分说明文献资料搜集工作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搜集文献资料的方法很多,其中文献信息检索方法是最主要的方法,它同时也是扩大资料来源的重要途径。文献信息检索在学术研究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文献信息检索有助于学术研究新手的成长。一般来说,学术研究新手(如研究生)需要具备三方面的基础,即历史、方法和视野,而这些都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可以获得的。一个人在开始从事学术研究时,首先要了解学术史和学科领域的历史,知道在这个领域前人做过什么,自己应该研究什么。同时,他们也可从文献信息检索实践中,了解前贤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这样自己在从事学术研究时,才会有宽阔而创新的视野。

第二,文献信息检索可避免重复研究与重复报道。在现代通信条件和网络环境下,学术界存在的问题一般已为大多数研究者所共知,因而类似课题的探索会有相当多的学者同时在进行。谁能最先取得研究成果或发表研究论文,谁就是成功者;谁迟来一步,就会成为无效劳动的落伍者。学术论文的写作同科研选题立项一样,必须通过文献信息检索(即查新、预查新)来掌握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动态、进展。通过文献信息检索,可获得大量同类研究的相关报道,并从中吸收有益的启示或参考数据,从而有助于缩短科研周期,或得到更多、更有价值的论证依据(这种根据,不仅表现在作为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的引文里,而且也表现在学术论文的注释和参考文献中)。

第三,文献信息检索有助于学术研究和学术论文质量的提高。评价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价值的依据:一是内容质量是否胜人一筹;二是发表时间是否先人一步;三是同类课题是否有高人一筹之处。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对大量文献信息的比较、分析才能出评价。而要获得大量对比资料,则需要通过文献信息检索才能获得。总之,要提高学术论文质量,离不开文献信息检索的支持。影响文献信息检索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检索设备是否具备,检索人员的素质是否胜任,科研人员的信息意识如何及是否善于提出检索提问。这三个因素具有密切的关联性,任何薄弱环节都会影响文献信息检索质量;而检索质量差,将不可避免地造成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的浪费。

在学术研究中,文献是研究工作的起点,又是研究工作的终结,其作用贯穿于学术研究的全过程。文献信息检索与作为科学研究工作的程序之一的学术论文写作又是相辅相成的——文献信息检索(沉浸在文献中)的最终目的之一是撰写学术论文,论文的写作与发表过程有助于作者在文献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2;而且当今学术论文正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新手们所热望的东西,同时也是他们被训练的目的。3

 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校纷纷将原隶属科研部门的**机构划归图书馆,实现图书**统一归口管理,这亦标志着高校图书馆由服务教学为主进入到服务教学科研的时代。198110月,教育部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提出高校图书馆的任务之一是开展查阅文献方法的教育和辅导工作,第一次把文献检索的教育任务和高等学校图书馆联系起来。一部分高校图书馆也开始为学生开设专门的图书馆用户教育课程——文献检索与利用(以下简称文检课)。198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的通知(〔84〕教高一字004号),之后的1985年、1992年、1993年国家最高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就文检课又先后颁布3个文件,从而使文检课在更大规模和层次上展开,并在高校已产生重大影响。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不仅有四当之说4,更有校园里另外一种教授之誉,其主要任务在于支持教学与研究,它有责任使图书馆的资源被充分利用与合理使用,有义务倡导资源开放获取。为此,图书馆用户教育成为当今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其开设的文检课等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则是用户教育的主要形式。不过,基于“开放科学”“世界图书馆”理念和国际图联发布的《数字素养宣言》,高校图书馆为学生开设的文检课不能仅停留在教授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这个层次,应当提升,即应该为提高学生的出版素养、数据素养等信息素养服务;在文检课教学中,应当将文献信息检索看作学术研究的基本要素,并置于整个学术交流活动的链条中。

 16年前,笔者在编写文检课教材时,就试着将“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置于同一体系的叙说框架中,将之命名为《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并于20068月出版。之后其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和第七版又相继付梓。作为一名图书**工作者,笔者当然也笃信:像图书馆的其他服务工作一样,这类教材的编写,不仅是技术活、体力活,而更应该是“心活”。拙著倍受师生的青睐,先后被全国近400所高校选为相关课程的教材,其发行量也节节攀升。特别是,第四版于2014世界读书日前夕入选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等专家推荐的优秀图书人文社会科学通识类(共100本)下的经济管理类(共10本),被笔者所在的学校评为优秀教材;第五版被遴选为笔者所在高校的精品本科系列教材,并荣获2016年全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研讨会教材大赛优秀奖;第八版被笔者所在的学校列为2021年度研究生教材建设项目。另外,当当网上书店等电商平台上,购买此书的用户对本书几乎也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万物不会有尽善尽美者,本书自不例外。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信息环境的变化(如“同行评议”造假,地下“论文工厂”的出现)、学术生态新出现的不和谐声(如“同行评议”造假,如自己给自己“审稿”),再加上国家教育部于20151231日颁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号),进一步明确,高校图书馆应重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信息素质课程体系建设笔者在学术研究、教学实践、编辑出版、图书馆服务等活动中,逐渐发现《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第七版)》已有一些不合时宜之处,亟须修订。当然,之前广大师生和一些专家对本书的肯定和厚爱,是促使笔者着力此事的最大源动力。

本书第版写作中,保留前面几个版次的主要特点,如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的融合,尤其是第五版无缝嵌入不少与学术出版相关的知识点5,更着重对第版中的一些术语、叙述在科学性、确定性、规范性等方面进行改进,对部分章节内容进行删减、调整、更新、补充,具体为:

 ⑴把握时代脉搏,注重思想的引领。例如,第1章在介绍文献概念时,其来源就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年的《管理科学技术名词》(20166月公布)、《图书馆•**与文献学名词》(2018年底公布)和《编辑与出版学名词》(202111月公布)等;第11章第11.3.4关于“一稿多投”的现象,就是根据期刊编辑(如三峡大学期刊社**平)赞同一稿多投的大音希声:他们从法律、行政法规、经济学和法理视角说明一稿多投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合法权利,并认为有效抑制一稿多投现象应将报刊社和作者两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察,平衡双方的利益诉求,达到和谐共生的状态。

 ⑵根据最新的工具书、标准或法律法规对相关内容进行修订。例如,第11有关书写和排印3位以上的数字规则时,就是根据《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 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 1.1—2020)和《出版物上数字用法》(GB/T 15835—2011进行修改的。

 ⑶部分章节增加了一些知识点。例如,第33.2.1节“超星系列搜索引擎”增加了“超星期刊”

 ⑷对第4章至第9章中涉及文献数据库的内容,均根据相应数据库的最新版本进行了更新,而对个别仍然在使用的旧版数据库,其简介与利用指南则以网络在线的方式给出。另外,针对手机阅读人群逐年增多的趋势,不少数据库均增加手机终端获取文献信息方法的介绍。

 ⑸为方便选用教材师生的即时信息获取和使用心得交流,本书著者在第六版出版的前夕申请了一个与本教材相配套的微信公众号“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后改为“文献信息检索与学术出版”),广大用户可扫描封底上的二维码关注。另外,自本书第七版起,相应的“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网站上线,其中的“教材建设”栏目,内有第七版和第八版的各章“延伸学习”“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供读者进一步学习用。

总之,本书的第版沿袭了之前各版次的优点,改进其中欠妥之处,一以贯之地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继承与发展相统一,书目指导与学术素养、信息素养教育并用的原则,并紧跟信息技术、图书**与科研管理工作的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探究文献信息检索之方法是众人之事,必须善于撷取他人之长,同时介绍文献信息检索之技巧又是个人之事,须推陈出新,善于阐发一己心得。因此,本书虽是融百家之长于一炉,但我们更求炼特色之钢而铸剑,以形成独特的风格,给出一些人所未提的新信息,传递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思想、新观念,力避当今国内教材编写普遍存在的拼凑和功利性等弊端。

目前,编写教材被一些人视为一种壮夫不为的雕虫小技,童子小道,且广被诟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物理学思想家、物理学教育家,哥本哈根学派最后一位大师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 1911—2008)曾经说过:要想了解一个新的领域,就写一本关于那个领域的书。6 惠勒的惊人之语与我国南北朝北齐的文学家、教育家颜之推之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7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亦诠释了笔者偏向虎山行的心境:所有言说与文字的努力,除了要表达自己已经了解的一切之外,更是要力求明白自己尚有多少不曾了解的事物。

本书能够如期完稿、付梓,与笔者的文检课教学同仁的大量付出息息相关。当然,也应特别感谢本书前几个版次的合作者。另外,也得感谢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为本书付出辛勤劳动的出版人。他们不仅是当今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支持者,更是培育中国图书**学之树,使之挺秀成荫、汇入中华文化之林的最可敬的园艺师。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在图书**领域的广泛应用,使人们从信息的海洋中获取有价值的文献已变得非常便捷。同时,各种文献数据库和检索手段又发展迅速,用户常常会觉得自己犹如明日黄花。这一点,即便是图书**学研究者和图书**工作者也深有同感,笔者更不例外。因此,本书的书稿虽几经修订、改版,但斧凿之痕仍不时可见。由于编著者的学力和学识的局限,加上时间仓促,书中一定存在纰漏或不足之处,谨请专家与读者批评、赐教。编著者电子邮件为:wxr272@163.com402838163@qq.com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编著者阅读了大量国内外专家的论著、博客、微博、微信或相关课件,并从中获得了灵感和启示,但未能在注释或参考文献中一一列出,在此特向他们致歉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注释与参考文献

1 这句名言最初出自牛顿给发明显微镜、提出胡克定律的英国力学家胡克(Robert Hooke, 1635–1703)的一封回信中。原文为:“What Descartes did was a good step. You h**e added much several ways, especially in taking the colours of thin plates into philosophical consideration. If I h**e seen further it is by standing on ye shoulders of Giants.”其中译文为:“(关于光学)笛卡儿往前迈了不错的一步,您在很多方面又对其做了丰富,特别是把对薄板颜色的思考引入哲学。如果我能看得更远的话,那也是因为我站在您这样的巨人的肩膀上。”

2 类似的观点可参见《如何为学术刊物撰稿/写作技能与规范(影印版)》(英国罗薇娜•莫瑞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一书的前言。

3 参看〔英〕弗拉斯卡-斯帕达著《历史上的书籍与科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453页。

4 图书馆“四当”说指:当今像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这样设施先进、管理人性化的高校图书馆,读者饥来之可以当食,寒来之可以当裘,孤寂而来之可以当友朋,幽忧而来之以当金石琴瑟,即现在的高校图书馆是读者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衣、食、师、友”。关于“四当”图书馆的源流,可参看笔者拙著《大世界里的丰碑——湛恩纪念图书馆的前生今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6月出版)的第八章第一节。

5 本书第五版因此而被称为“学术出版素养教育读本”。关于此特点的详细介绍,可参看张佳的《一本嵌入学术出版知识的读本——评〈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第五版)〉》(载《图书馆杂志》2016年第10期)。

6 参看:田松的《一代宗师魂归量子世界》(载《南方周末》2008424D26版)。

7 出自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卷第叁•勉学》。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