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条件下信息素质教育模式及其思考

发布时间:2006-05-16浏览次数:28


  由于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图书馆用户教育已发展为信息素质教育。文章介绍了技术对图书馆用户教育影响,国外信息素质教育的背景,以及信息素质教育的模式,最后提出了关于我国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新技术 信息素质教育  图书馆用户教育

 

Model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 & Concluding Thoughts under New Technologies Conditions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use of new technologies in library, library user education has transformed to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 After introducing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the library’s client education,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and model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 in foreign countries, and makes concluding thoughts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 in domestic library.

Keywords New Technology; 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 Library User Education

 

1 技术对图书馆用户教育的影响

图书馆用户教育是大学图书馆参考服务的主要形式之一,由于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内容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图书馆技能。很多学者认为这种教育已经使图书馆馆员跨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即由传统的书目指导(Bibliographic Instruction)或用户培训发展为信息素质教育(Information Literacy Instruction)。

早在1984年,美国书目指导界的学术领袖Evan Farber就指出:技术的增长是未来影响图书馆的三大发展之一(另外两种为:图书馆用户教育推送和财政紧缩)[1]。新技术引起的信息环境变化,使得现在的图书馆用户教育面临着挑战:要培养一代具有信息素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终身求学者,他们能够在信息时代取得巨大的成功。另外,技术的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无数标准和协议的出现;信息素质定义的变化;剽窃、版权问题、信息使用的社会和**问题的产生;数字时代对教与学的影响;以及新的教学方法和因技术进步而引起的远程用户教育的出现[2]

新的教育技术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推动力,从而在高等教育中增加新的、潜在的学习机会。不断变化的技术和信息环境,也改变了图书馆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图书馆馆员更直接地参与到各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他们以信息技能为核心,以各专业知识为背景,从事着多种通用技能的传授。

另外,图书馆馆员对用户在研究和信息检索过程中的辅助作用正在不断拓宽,并且在变得越来越复查。他们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参加了计算机技能的培养,越来越多地介入计算机技术的个别辅导[3]。由于电子资源已经成为图书馆的重要文献,计算机日益成为图书馆的重要设备,图书馆员已无法对用户遇到的硬件问题、软件问题及网络技术问题视而不见。不管他们对技术支持这一角色持多么保守的态度,事实上,在咨询馆员的日常工作中,辅导学生处理Internet 问题、文字处理问题、数据库问题已成为常见的业务。[4]

 

2 国外信息素质教育的背景

1991 7 月,日本实施新“大学设置基准”,许多大学将“信息能力教育”纳入“一般教育科目”中。日本大学中的“一般教育科目”是基础课,包括人文、社会、自然三个领域。基础课是学生的必选课,教学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这说明日本高校“信息能力教育”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已成为基础能力培养不可缺少的部分。

2000 1月,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制订了《高等教育信息素质教育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提出了信息素质教育的6项标准:能确定信息需求的内容与范围;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能客观、审慎地鉴别信息质量及其来源;能将选取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和价值系统;能有效地利用信息以完成特定的任务;了解信息使用的经济、法律和社会等问题,并能合理合法地获取与利用信息。现在美国高校大都以ACRL的标准为基础,以图书馆为中心推出信息素质教育项目或计划。此标准在墨西哥、西班牙、澳大利亚、欧洲、南非等国家和地区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另外,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些新的认证标准要求学生提供信息处理和技术素养方面的证明。2001年,包含64所学院和大学的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提出了通识教育标准:所有的学生必须提供已经达到毕业要求的证据,即除了指定的10类知识和技术外,还要求接受信息处理能力的教育,特别是要具备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了解和使用基本的研究技术,以及从大量文献资源中检索、评价和综合信息的能力[5]。这些标准要求图书馆直接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和信息素质教育的责任;或者与院系合作,将这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之中。

 

3 信息素质教育的模式

具有巨大潜能的新技术改变了图书馆对用户教育的模式;图书馆与院系的合作,凸显了其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外许多大学就将技术的因素引入图书馆用户的信息素质教育过程。

美国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纲要,大都认为在教导学生有关信息和研究过程之前,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技术;图书馆用户教育必须弥补学生技术实践的缺陷,让学生树立技术应用的信心;要教育学生数字信息不仅仅是互联网,培养学生一定评判信息的能力。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Cortland分校图书馆制定了四种信息素质教育方案,其中的两种把信息素质和计算机素养整合在一起,它们是一次性的研讨课(一般为1小时左右)和计算机应用的学分课。信息和计算机素养的研讨课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可以直接帮助学生检索信息资源以满足他们研究的需要。当时的图书馆馆员发现,他们要花很多时间去解释如何浏览网络信息,如何处理电子文档(包括剪切、粘贴、下载、保存、收发电子邮件等),于是就提出为全体学生开设研讨课,但是该课程特别受老师和那些为课堂作业作前期准备的学生欢迎。由于该课程之后还要完成相关的信息检索作业,因而取得巨大的成功。该课程开始的时候,其内容主要是PowerPointEmail、网页设计、互联网信息搜索指南以及图书馆数据库的使用,但目前讨论的重点是有关知识产权、剽窃和版权等问题。[6]计算机应用的学分课是为了培养学生技术素养,拓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其中的“计算机应用入门”(3学分)授课内容涉及计算机在各学科中的应用、计算机对社会的影响等,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另外还有两门课程专门讨论有关信息素质方面的问题:“计算机信息检索”(1学分)和“计算机与社会”(3学分)。“计算机信息检索”课主要介绍数据库结构和文献、从一些商业数据库中检索信息的方法,以及计算机命令语言和通信软件的使用;“计算机与社会”课主要讨论计算机犯罪、信息道德、版权和隐私等问题。[7]

大学在制定通识教育课程项目时,都会特别注重信息和计算机素质教育,这为图书馆的用户教育创新和拓展提供新的机遇。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开设了一门通识教育课程:“科学研究基础”(Foundations of Inquiry),它集合了技术、图书馆和研究策略与技能等多方面的内容。[8]1994年,东***大学推出的通识教育课程同时包括了信息和计算机素养方面的内容。授课人员是图书馆馆员和教育技术专家,授课形式包括讲课和在实验室上机操作。[9]

***州立大学的SCSSpeakeasy Café and Studio)是一个网上在线通识教育课程,其中的“研究信息入门”是由图书馆馆员讲授的学分制课程。该课程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用户教育的模式,学生通过技术的应用,可以学会有关研究的程序、在线交互环境下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10]

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Alverno学院将计算机和信息素质教育整合。学生毕业必须证明自己具有计算机和信息素质的4个层次的水平。Alverno学院的学术支持与服务机构开设的计算机和信息素质课程,教授学生相关的技能,其形式包括课堂讨论、网上辅导、在线测验、作业以及电子论坛[11]

***大学开展的Uwired项目是一个多机构参与的合作项目。该项目始于1994年,是美国在同一所大学内合作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典范。其目的是支持教师和院系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该项目最初是由图书馆、计算机与通信系、本科生教育办公室合作参与,目前已经发展为由相关院系(如工程学院)以及其他教育机构(如教育评估办公室)等众多机构参与的合作项目。Uwired课程的原始材料都已数字化并在网上发布,图书馆馆员在大学本科生图书馆的计算机实验室建立了参考咨询台。[12]

美国依阿华大学图书馆的TWISTTeaching With Innovative Style and Technology:运用创新性教学风格和技术手段实施教学)项目也非常具有代表性。为期三年的TWIST项目,其目的在于支持和培训院系教师将依阿华大学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整合到各自课程。参加人员主要包括TWIST的图书馆馆员、教育技术人员和相关院系教师。其中,TWIST聘请了一名全职图书馆馆员负责三方的协调工作。[13]这种以教师作为内容专家、图书馆馆员作为信息专家、教育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的合作方式成为著名的“TWISTed Pairs”合作模式。在2004TWIST项目停止时,TWIST的工作人员已帮助教学人员开发了500多个基于学科的在线指南或课程。现在依阿华大学图书馆馆员继续与教学人员合作,在“依阿华课程在线”(Iowa Courses Online)上开发信息资源网页、与学生在线交流、参与在线讨论,已满足学生研究和学习的需要。[14]

20世纪90年代中期,伊利诺斯州Augustana学院图书馆开发了“技术工具箱”(Technology Toolbox)。它实际上是一本与计算机参考资源有关的简易手册,包括说明和操作两部分。操作部分有收发电子邮件、文档编辑以及成功利用在线图书馆资源的技能等内容。由于该项目的实施,学生可以自信、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及有关技术;图书馆用户教育也不再仅仅是图书馆馆员的责任,学校计算机中心、计算机培训教师和其他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15]

日本高校的信息素质教育起步比较高,内容比较全面、系统。从教育内容的设置来看,现代信息教育意识比较强,注重应用能力教学。其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1) 将信息素质教育组合成系列课程群的教育模式。日本骏河台大学最为典型,该大学将“文献检索法”、“论文写作法”、“研究调查法”、“开题方法”、“论文交流”五门课作为一年级的限制性选修课,其中“文献检索法”、“论文写作法”、“研究调查法”为中心科目。(2) 把信息素质教育作为主要课程。例如,富山大学认为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比较低,许多学生在大学教育期间缺乏最低限度的交际能力,因此开设“语言交际科目”来补充学生的基础表达能力。该课程内容涉及文献检索、调查方法及实习、文章写作实习、电子邮件的使用等等,该课程是全校选修课。京都大学也采用类似的教学模式,如,开设“**检索入门”课,其主要内容包括大学图书馆概况、分类的一般概念和分类理论、文献和**的广泛研究、数据库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因特网信息和使用等等,该课程属于全校基础课程[16]

日本的信息素质教育系列课程比较多,参与的教师也比较多。有的学校各院系自己开设系列信息能力教育课程,由各院系自己的教师来承担,图书馆的教师负责实习辅导工作。还有的学校由不同单位的教师共同承担,如京都大学开设的“信息检索入门”课,承担教师由大学校长、图书馆馆长、院系教师,以及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组成。图书馆员与专业教师进行教学法的交流,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17]

 

4 结论性的思考

2002 年,教育部颁发修订后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这为新技术条件下图书馆开展用户教育指名了方向。

我国要尽快制定信息素质教育标准、信息素质教育评价标准及规范的教学大纲,规范课程名称和教学内容。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必须包括计算机能力、技术熟练程度、信息读取和传播能力,以及知识产权方面的内容。将“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名称改为“信息素质教育概论”,以体现技术时代的特点,符合图书馆用户教育的客观需要。

培养大学生的技术和信息素养是高校各部门的共同责任。图书馆馆员、教学人员、教育技术人员和行政人员要相互合作,都要意识到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大学各学院院长、部系主任应通力合作,共同规划包含信息和技术素养内容的课程。

另外,图书馆管理者必须确保图书馆馆员有机会参加学校包括教育改革在内的每一项创新活动,必须为图书馆馆员创造条件,让他们有机会与其他的信息素质课程设计人员合作,以保证信息检索工具能集成到专业课程和研究过程之中。同时,图书馆管理者必须不断地强调和宣扬图书馆在教育过程中的核心地位。

 

参考文献


[1] Farber, E. College Libraries and the Teaching/Learning Process: A 25-Year Reflection[J].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1999, 25 (3):173.

[2] Arp, L., Woodard, B. S. Recent Trends in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Instruction[J]. Reference and User Services Quarterly, 2002, 42 (2):125.

[3] Bosseau, Don L., Martin, Susan K. Responsibility and opportunity: Moving the library to the forefront [J].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1997, 23 (4):313-314.

[4] Bosseau, Don L., M artin, Susan K. Reflections of change: Emerging tit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J].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1996, 22 (6):455-456.

[5] The StateUniversity of New   York. Campus Report on Assessment of General Education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2005-12-25]. http://www.cortland.edu/gear/AssmtGECampusRept.doc.

[6]Cortland's Student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Workshop Descriptions. [2005-12-25]. http://library.cortland.edu/scil.asp.

[7]Cortland's Computer Applications Program Course Descriptions. [2005-12-25]. http://www.cortland.edu/cap /descriptions.html.

[8] Varner C H, Schwartz V M, George J. Library Instruction and Technology in a General Education ‘Gateway’ Course: The Student's View[J].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1996, 22 (5):355–359.

[9] Fenske R F. Computer Literacy and the Library: A New Connection[J]. 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 1998, 26 (2):67–72.

[10] Jacobs M. Speakeasy Studio and Café: Information Literacy, Web-Based Library Instruction, and Technology[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 2001, 20 (2):66.

[11]AlvernoCollege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Program. [2005-12-25]. http://depts.alverno.edu/cil.

[12]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s UWired program. [2005-12-25]. http://www.washington.edu/uwired.

[13] Bateman B 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 guide to resources on the Web[J].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News. 2003, 64(1): 9-12.

[14] Twist. [2005-12-23]. http://icon.uiowa.edu/twist.

[15] D**idson J R. Computer Technology: Pandora's Box or Toolbox[J]. Research Strategies. 1994, 12 (3):182–186.

[16]孟惠玲. 中日两国信息用户教育比较[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 , (6): 76-77

[17]孟惠玲. 中日两国信息用户教育比较[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 , (6): 76-77

 

载《科技**开发与经济》2006年第9期,原文链接:新技术条件下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的思考.pdf

  •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