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大学图书馆用户教育内容必须包含信息素质教育。文章在介绍传统图书馆用户教育和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技术条件下大学生的技术与信息观念,最后提出了一些图书馆用户教育的举措。
[关键词]新技术 信息素质教育 技术信息观 图书馆用户教育
Library User Education Corresponding the Concept of Undergraduate for Technology & information
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大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带来极大的便利,但他们一些错误的技术与信息观念也给传统的图书馆用户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大学生进行技能和信息素质方面的教育已成为当今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的一项重要服务项目。
1 传统图书馆用户教育的内涵
图书馆用户教育是一动态发展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其相关名词也很多,英语中有:Library user education、Library instruction、Bibliographic instruction、User education、Reader instruction、Library user instruction等;中文则有:图书馆使用指导、图书馆用户教育、书目指导、读者教育、使用者教育以及利用教育等。根据不同的活动与目的,图书馆用户教育可分为不同层面。
Nancy Fjallbrant将图书馆用户教育分为两个层面:教学方法与指导类型。[1]比较流行的是James Rice的图书馆用户教育三层面说。他认为,指导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与设备,按其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图书馆环境介绍(Library Orientation)、图书馆利用指导(Library Instruction)、书目指导(Bibliographic Instruction)。[2]图书馆环境介绍包括熟悉图书馆建筑、设备、服务、规章、资源的存放方法及排架等,其实施方式是参观图书馆(可分为团体参观、个别参观),并利用视听或印刷等媒体;图书馆利用指导是进一步介绍图书馆的参考工具,如卡片目录、索引、摘要、书目工具及其它基本参考工具书,实施方法包括第一层次和编序教学、演讲法、计算机辅助教学等;书目指导则以研究和撰写报告时所需的知识和技巧为主,如信息及其组织、主题标目、定义题目、查询相关信息、报告撰写方法(如附注、书目)等,其实施方法有开设各种书目学课程让学生选修,或举办讲座等。1984年以来,我国高校图书馆普遍开设的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就是书目指导的形式之一。
2 新技术对图书馆用户教育范畴的拓展
近年来,数字文献资源大量增加,加上新技术在图书馆和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大学图书馆用户教育的范畴得到了拓展,即除了传统的图书馆利用指导外,还必须培养用户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提升用户的信息素质,以至建立终身教育的基础。
信息素质概念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而来的。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最初提出信息素质一词,意为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3]然而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技术对图书馆服务产生深刻的影响,信息素质的概念才具有较特定的内涵。1989年,美国全国图书馆协会将信息素质定义为:确定什么时候需求信息,以及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4]
1998年,美国中小学图书馆协会(AASL: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es)和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Association of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制定了信息素质的九大标准,这一标准分信息素质、**学习和社会责任三方面的表述[5],丰富了信息素质的内涵。
2000年1月,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制订了《高等教育信息素质教育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该标准包含了6项标准和22项具体的评价指标。其中的6项标准为:能确定信息需求的内容与范围;有效地获取所需信息;能客观、审慎地鉴别信息质量及其来源;能将选取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和价值系统;能有效地利用信息以完成特定的任务;了解信息使用的经济、法律和社会等问题,并能合理合法地获取与利用信息。另外,关于信息技术与信息素质的关系,《高等教育信息素质教育标准》有一节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并指出信息技术“流入”信息素质是有意义的。[6]现在美国高校大都以ACRL的标准为基础,以图书馆为中心推出信息素质教育项目或计划。此标准在墨西哥、西班牙、澳大利亚、欧洲、南非等国家和地区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另外,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些新的认证标准要求学生提供信息处理和技术素养方面的证明。例如,2001年,包含64所学院和大学的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提出了通识教育标准:所有的学生必须提供已经达到毕业要求的证据,即除了指定的10类知识和技术外,还要求接受信息处理能力的教育,特别是要具备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了解和使用基本的研究技术,以及从大量文献资源中检索、评价和综合信息的能力。[7]这些标准要求图书馆直接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和信息素质教育的责任;或者与院系合作,将这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之中。
美国学者Edward K. Owusu-Ansah教授曾在“信息素质和学术图书馆:概念的评论和辨析”一文中详细讨论了包括ALA的定义在内的一些关于信息素质的概念。[8]尽管这些关于信息素质的定义表述形式不同,但它们都要么明确地,要么间接地表示:技术是信息素质固有的特性,它已对图书馆用户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没有统一的信息素质教育标准或通识教育标准,但教育部于2002年颁发修订后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这为新技术条件下图书馆开展用户教育指名了方向。2002年1月,全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首次将文献检索课学术研讨会改名为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表明图书馆用户教育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2006年4月11-12日,在杭州召开的“网络环境下信息素养教育创新和发展研讨会”,回顾了从“文献信息检索”到“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历程,并指出“信息素养教育是文献检索课程的继承发展”。透过这些信息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人们可以发现,我国图书馆用户教育实际上已经开始肩负起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重任。
3 新技术条件下大学生的“技术与信息观”
早在1984年,美国书目指导界的学术领袖Evan Farber就指出:技术的增长是未来影响图书馆的三大发展之一(另外两种为:图书馆用户教育推送和财政紧缩)。[9]新技术引起的信息环境变化,使得现在的图书馆用户教育面临着挑战:要培养一代具有信息素养、终身学习的人才,他们能够在信息时代取得巨大的成功。另外,技术的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无数标准和协议的出现;信息素质定义的变化;剽窃、版权问题、信息使用的社会和**问题的产生;数字时代对教与学的影响;以及新的教学方法和因技术进步而引起的远程用户教育的出现。[10]
最近20多年来,由于技术史无前例的飞速发展,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努力学习许多技术和技能以提升自己的信息素质。然而现在的学生并没有明显地表现出应有的热情,不管是研究生还是大学生,他们大都普遍感觉到了技术的舒适性一面,却缺乏有效处理大量信息所需的技能。针对这种具有讽刺意味的现象,美国加州大学图书馆参考馆员Kate Manuel指出:学生对计算机的轻松心情会妨碍他们掌握信息素质的技能,原因是他们高估了自己有效地检索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再加上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学生会错误地认为研究工作是一件较简单的事情,这样信息素质教育的任务就变得更加艰巨。[11]学生都希望方便、迅速地检索到大量的信息,当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提供的便捷搜索找到大量的结果时,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的检索是成功的。在过去的几年中,“Google”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信息搜索术语和动词,学生只要Google他们想知道的东西,几乎总是能搜索到一些相关的页面,从这些页面链接的站点中就可以获得满意的信息。但是,他们常常不会考虑站点的类型和信息的可靠性,也不会想到要用什么标准去评判它们。
学生常常不了解信息的组织方式,不了解索引和受控词语,不知道互联网上的信息与商用数据库中的资源存在差别。例如,2003年底,世界上最大的提供网络文献信息服务和研究的机构OCLC(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宣布与Google和yahoo合作推出Open WorldCat时,声称可以通过Google和yahoo搜索引擎就能像在图书馆内一样查WorldCat的数据。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实际上读者到Google和Yahoo查询以后就会知道,OCLC给他们的并非WorldCat的全部,Open WorldCat只是WorldCat的一个子集,或者说不是及时更新的。另外,学生要充分利用Open WorldCat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一些智能化的信息检索工具,仍然需要掌握许多技能。
信息检索实践的巨大变化,要求学生有**操作计算机的技能,包括与远程数据库的链接、使用文件传输协议获得远程服务器上的信息、下载、粘贴等操作。学生必须了解索引与网络搜索引擎的区别,要知道不同的信息数据库之间的区别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数据库。另外,运用布尔逻辑法则确定和缩小检索主题,对信息进行评判也是学生在信息检索时必备的知识。
如今的电子媒体已经超越传统的印刷型资源,多媒体已在传播和组织信息的过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照片、图像、音频、视频等文件都已成为普遍的信息源。例如,研究计划可以用集合声音和图片的网页或者幻灯片的形式来展示,而不一定是纸质型的。另外,所有形式的电子资源带来了版权等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信息资源的引用已变得更具有挑战性,学生很难对剽窃进行界定,不容易理解有关的法律和道德上的问题。
由于技术的进步,学生在检索全文数据库时已能较有效地获得所需的信息,但同时也引起了潜在的混乱,因为这样学生并不了解研究的过程。因此,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知识的教育,已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必要了。
当今的大学生普遍不愿学习与信息素养有关的技能,他们认为自己的技术能力非常强,以至于没有兴趣再去学习有效检索、评判、利用互联网信息的技能,而这些技能恰恰是信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因此,在学生意识到这些技能对完成课外作业的重要性之前,必须改变他们的技术与信息观,即去除他们对“技术与信息”过分自信的毛病。在无法预测和成为主流的信息环境中,对学生上述观念的改造是富有挑战性的。
4 新技术条件下图书馆用户教育的一些举措
技术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获取和处理不同种类和形式(如现实的和虚拟的)的信息,并合理地、有目的地使用它,从而使电子文献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新技术为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为学习者创造了许多机会,但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果不会是偶然产生的,因为新技术对学生有效地获取信息也设置了许多障碍。只有图书馆员参与这一使用技术的过程,用户才会自觉地学习信息检索所需的特定技能。
在一般用户看来,数字信息本身与如何检索它并没有多大的差异。尽管检索电子文献所需的技能(如软件和硬件的使用)不属于图书馆传统的服务范围,然而像保存、下载、收发电子邮件、电子文件的创建、上网等技能在信息检索和利用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图书馆员有责任为用户提供这些技能的指导。
对许多没有机会使用订购的印刷型文献或电子数据库的用户而言,互联网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首选门户,但是,他们大多并不了解研究的基本原则,不知道哪些是最适合的资源,也不清楚是否为电子格式。与介绍其他研究工具一样,图书馆员在有关互联网及其使用的教学中,也要涉及一些具体的技能。然而,关于互联网的教学,与传统的书目指导是有区别的。在书目指导过程中,学生接触的图书馆资源,可以由图书馆员控制;而网上的资源则需要学生自己去评判,以找到适合研究需要的信息。数字资源(不管是文档还是图表)也需要学生自己去了解其知识产权方面的内容,确定它们版权的归属者。因此,随着文献资源数字化规模的扩大,图书馆用户的教育应引入相关概念和技能的内容。
目前是电子文献与传统文献并存的时代,在相当长的时期都将是如此。电子文献一定只是传统文献的补充形式,图书馆的传统文献在可预见的将来还不会完全消失,学生还必须得使用它们。因此,图书馆用户教育的最终目标仍然是一样的,但过去一些方法已不再有效。为适应电子信息环境的需要,学习目标需要修正。在学生计算机操作有关知识和技能不一样的情况下,图书馆员必须设计有针对性的教育目标,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和技能背景制订对应的教学项目。为了强**育技术的作用,必须得让学生在教室内就能体验到这些新技术。图书馆员在指导的过程中,应向学生示范新技术的使用,同时也可以进行创造性的改进,从而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Internet网络接入点、技术含量高的教室可以方便地让图书馆员示范信息检索技术,同时也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基于网络的信息素质教育训练课,在多媒体的教室里应用技术,可让图书馆员以挑战和交互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信息素质的原则。也可以尝试整合信息素质教育与写作课程,学生在完成布置的作业或测验时,都必须利用相关技术,从而获得实践经验。
另外,在课程中加入图片和视频材料,可以吸引那些对视觉敏感的学生;引入音频和录像片段,会为那些听觉好的学生增加更多的学习机会。技术可使学生进行交互式的讨论,从而超越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拓展了图书馆用户教育的空间。为了利用技术进行教学,图书馆员必须要有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愿望,当然也必须学习有效地利用技术。技术为图书馆员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但也得花时间去学习有关的工具,因为其使用方法在频繁地改变。为了延续这个传统,图书馆员必须不断地采用新技术,并且将它们引入图书馆用户教育之中,同时要意识到技术概念和技能对培养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至关重要,这也是当今图书馆用户教育的主旨。
参考文献
[1] FJALLBRANT N. Planning a programme of library user education[J]. 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1977, 9(3): 206.
[2] RICE J, Jr. Teaching library use: a guide for library instruction[M].
[3] Owusu-Ansah E K.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he academic library: A critical look at a concept and the controversies surrounding it[J].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2003, 29(4): 223.
[4]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Presidential Committee on Information Literacy: Final Report. [
[5]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 and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Literacy Standards for Student Learning[M].
[6] 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 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 [
[7] The
[8] Owusu-Ansah E K.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he academic library: A critical look at a concept and the controversies surrounding it[J].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2003, 29(4)::220–221.
[9]
[10] Arp L, Woodard B S. Recent trends in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instruction[J]. Reference and User Services Quarterly. 2002, 42 (2):125
[11] Manuel K. Teach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to generation Y[J]. Journal of Library Administration, 2002, 36(1-2):195-217.t
原载《上海高校图书**工作研究》2007年第3期,原文链接:适应当代大学生技术信息观的图书馆用户教育.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