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江大学校报校刊出版述要

发布时间:2016-06-30浏览次数:104

   

  要:大学无不有自己特色的校报校刊,上海理工大学前身之一的沪江大学,自不例外。在介绍沪江大学出版的校报校刊总体情况的基础上,从主办者——如学校或院系、社会实践基地,学生,社团——的视角分析这些出版物的主要特征、文献价值,指出沪江大学校报校刊的出版史与沪江大学的历史命运和发展轨迹紧密相联,这些出版物不仅可作为研究沪江大学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和沪江大学师生精英学术思想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对当今的大学生也具有精神层面上的价值。

关键词:沪江大学;校报校刊;出版

A Survey on the Newspapers and Journals published in University of Shanghai

AbstractThe university all h**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 newspaper & journal, University of Shanghai, one of the sources of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certainly no exception. Based upon introducing the overall picture of the newspapers and journals published in University of Shanghai, this paper analyses their principal character, bibliography valu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sher, such as university/college/department/social experiment base, student, league, presents that the history of publication of University of Shanghai, is closely linked the historical destiny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University, the publications could not only play the part of an important document for studying the students’ campus cultural life and the history of academic thought of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but also h**e the value of the spiritual level to today’s student.

Keywords: University of Shanghai; College Newspapers and Journals; Publication

 

要了解一所大学的历史与成绩,可以从多方面去考查。学科建设、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毕业生状况等,固然不失为重要的因素,然而有无相当历史价值报刊的出版,亦为不可或缺的条件。故但凡著名的大学,无不有自己特色的校报校刊,上海理工大学前身之一的沪江大学(以下简称“沪大”),自不例外。其所出的报刊,在弘扬学术,阐发思想,交流信息,发布校情,提供实践平台等方面,为沪江大学赢得相当的社会声誉,并在中国近代教育史和出版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一、沪大出版的报刊总览

据初步统计,自1906年沪江大学创立,至1952年终结,沪江大学校方及师生主办的刊物近40种(见表1)。其中创办于1907年的《上海浸会大学堂学道院合章》(Shanghai Baptist College and Theological Seminary Prospectus)为最早的沪大刊物,也可跻身于我国最早出版的几种大学校刊之列;创办于1912年的综合性校刊《天籁》,虽有停刊、复刊现象,但总体上算是我国近代办刊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综合性校刊之一。

沪江大学校报校刊统计一览表

Table 1  List of the newspapers and journals statistics published in University of Shanghai

出版物名

创办年

责任者

刊期

文种

特点

沪江大学章程

1907

沪大

年刊

中英文/英文

载有《大学章程》

The   Annual Report of Shanghai College学校年度报告书

1907

沪大

年刊

英文

关于学校每年的财政,董事会通过的各项议案,以及其他各项报告

天籁/沪江大学月刊

1912

沪大学生

定期

中英文

综合性校刊

沪江(大学)年刊

1915

沪大当年毕业生

年刊

英文/中英文

大学毕业生纪念册

沪大附中半月刊

1924

沪大附中学生

半月刊

中文

每期4050

沪大附中季刊/

沪大附中月刊

1926/

1927

沪大附中自治会

季刊/

月刊

中文

沪大附中师生交流文学作品、评论时事的园地

科学丛刊

1928

沪大科学社

年刊

中文

学术性自然科学刊物,内容包括生物学、科学总论、物理学、化学等

沪大周刊

1928

沪大学生

周刊

中文

一度与《天籁季刊》并行出版

沪潮/

沪大附中

1928

沪大附中学生会

季刊/

半年刊

中文

沪大附中学生刊物,主要栏目有笑话、闲话、通信、校闻、级闻、言论、诗、杂咏、见闻录、消息等

科学世界

1930

沪大科学社

非定期

中文

科普性期刊,文章篇幅短小、趣味性强

沪大科学

1932

沪大科学社/理学院

半年

中文

自然科学刊物

私立沪江大学(城中区)商学院章程

1932

沪大商学院

年刊

中文

内有该院章程、课程说明、通则、各学科简章、学生名录等

沪大教育

1933

沪大教育研究社/沪大教育学会

年刊

中文/中英文

教育研究刊物

沪大商业丛刊/

商业丛刊

1933

沪大商学会

不定期

中文

经济类刊物

沪大文学

1934

沪大文学会

年刊

中文

文学刊物

Weekly Circular

(沪大校闻)

1934

沪江大学编译部/沪大英文系学生

周刊

英文

沪大英文新闻类刊物

沪江附中季刊

1935

沪江附中季刊编辑部

季刊

中文

综合性刊物,仅见创刊号

新商业

1935

沪大城中区商学院

季刊/月刊

中文

经济刊物,偶有新闻学方面的文章

角声(期刊)

1935

沪大**徒学生团契

半月刊

中文

**教刊物

骚墨

1935

沪大1937届级会

不详

中文

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论坛

化学

1936

沪大廿六级化学会

月刊(实为不定期)

中文

化学刊物,6月创刊,出版2期后于当年10月停刊

社会学季刊

1936

沪大社会学社

不详

不详

 

洪钟

1936

沪大洪钟文艺社

不详

中文

纯文学刊物,仅见创刊号

沪大半月刊

1937

沪大学生出版委员会

半月刊

中文

学生刊物,为同学发表思想的园地

沪江

1939

沪大文学会

半月刊

中文

文学、时评刊物

学徒之友

1939

沪大沪东公社

半月刊

中文

职业青年读物

沪大商刊

1941

沪大商学会

不详

中文

介绍商学会组织,发表统计、会计、财政、金融及文艺作品、商学会工作报告

陪都沪大校讯汇录

1944

不详

不详

不详

 

私立东吴大学、沪江大学、之江大学联合法商工学院校刊

1944

私立东吴大学、沪江大学、之江大学

年刊

中文

上编东吴大学、沪江大学联合法商学院概况;下编东吴大学、沪江大学、之江大学联合法商工学院概况

校讯

1946

沪大同学会

月刊

中文

主要报告本校及本同学会消息与新闻

沪江新闻

1948

沪江新闻报社

不定期

中文

沪大新闻类报纸,每期4版或2

私立沪江大学一览(Bulletin of th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1920年代

沪大

年刊

中英文

内载校史、设备、升学规定、各院系学程等

沪江大学丛讯

1931

沪大编译部

不定期

中文

沪大情况介绍

沪东新声

1938

沪大沪东公社

不定期

中文

青年刊物

Shanghai Spectator

(沪江旁观者)

1940

沪大学生

周刊

英文报纸

内容大多有关校园生活中的各种轶闻趣事

沪江周报

1949

沪大学生

周刊

中文

油印报纸

沪江新声

不详

不详

不详

不详

 

 

据表1,沪大出版的报刊,就创办年份来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071927年,其间仅有6种出版物问世;第二阶段为19281937年,其间共有20种出版物问世;第三阶段为19381949年,其间只新办10种出版物。因此,刘湛恩任沪大校长的10年,可谓沪江大学刊物出版的鼎盛时期。

就主办主体而言,有以学校名义主办者,有由各院系所主办者,有学校社会实验基地(如沪东公社)主办者,有以学生名义主办者,亦有由校内各学术团体和其他社团主办者。出版期限有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以及不定期刊等,篇幅长短不一,文体不拘文言白话。其学科领域,与沪江大学文、理、商综合性的科系设置密切相关,既有文学、教育、商业、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也有自然科学类的。下面从出版物主办者——学校或院系、社会实验基地,学生,社团——的视角来分类简述。

二、学校或院系、社会实验基地主办的出版物

沪江大学校方主办的出版物主要有《沪江大学章程》、《年度报告书》(The Annual Report of Shanghai College)、《私立沪江大学一览》等出版物;院系主办的有理学院的《沪大科学》,商学院的《沪大商刊》、《新商业》等;学校社会实验基地沪东公社主办的有《学徒之友》、《沪东新声》等。其中《沪江大学章程》、《新商业》、《学徒之友》是最具代表者。

1.《沪江大学章程》

《沪江大学章程》是沪江大学最早出版的刊物,创办于1907年,前后共出版几十卷。其创刊号的刊名为《上海浸会大学堂学道院合章》(Shanghai Baptist College and Theological Seminary Prospectus),中英文合刊,载有沪江大学前身上海浸会大学堂和道学书院董事会成员录、教职员录、课程表、章程及学生录等。该刊后又几易其名,曾有《上海浸会大学堂章程》、《上海浸会大学堂道学书院合章》、《沪江大学校道学书院合章》,1914年正式称为《沪江大学章程》(英文刊为:Shanghai College Bulletin: Catalogue and Announcements),1929年沪大获批****立案后,又更名为《私立沪江大学章程》。

该刊前几期为中英文合本,1920年起改为纯英文本,除中文简章外,其余全为外文。1922年起,刊物较前期已有很大进步,页面已从最初的几十页增加到150页之多,内容除前几页校历、教职员名录外,共有三大部,即(一)普通概说(General Information),(二)各科学程(Courses of Study),(三)课程说明(Description of Courses[[1]]

除《沪江大学章程》外,1932年在上海市区开办的沪江大学城中区商学院也出版过学院章程,如《私立沪江大学(城中区)商学院章程》、《沪江大学商学院附设新闻学科简章》、《沪江大学(城中区)商学院(日班)银行会计学专修科简章》等大学章程。

上述冠名“合章”、“章程”等的出版物,其显著特点是载有“大学章程”。作为大学校内的“宪章”,大学章程对现代大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沪江大学在成立的次年,出版《上海浸会大学堂学道院合章》,其开篇的《经始引言》明确规定:“学堂须有完善之章程,望各参谋委酌时**策,时馈直言,俾本学堂得收集思广益之效。”[[2]]尽管最初的《大学章程》比较粗糙,但随着大学的发展,学校不断完善的《大学章程》随着《沪江大学章程》的出版,学校的历史、性质、学制、入考方式、教学内容等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即便是今天,在沪江大学原校址发展起来的上海理工大学,在制定、完善和宣传《上海理工大学章程》的过程中,也可借鉴《沪江大学章程》的做法,在学校每年出版的《年鉴》、《招生简章》或其他出版物中,刊载大学章程,以让学校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高考生及其家长更深、更全面地了解上海理工大学。

2.《新商业》

《新商业》于1935年创刊,季刊,沪江大学城中区商学院主办。19376月出版第7号后停刊,1944年于重庆复刊,并改为月刊,1945年停刊。

《新商业》季刊设有论文、报导、新闻学特辑、调查等栏目,其主要撰稿人有张启裕、周璡、姚铁心等。其中刊载的有关新闻学方面的文章,如1936年第1卷第2期刊载的王纪元《编辑生活的回顾》,第3期刊载的俞君韬《吾国报业各问题之检讨》、吴承达《新闻实习的回顾》,第4期刊载的黄慧娟《上海新闻事业之现状》,尤其是19376月出版的第2卷第2期(下)“新文学特辑”刊载的江菊林《现阶段新闻事业应有之动向》、俞君韬《改进地方报纸之我见》、张方榖《上海各大日报副刊略评》、周芑苞《影评与报纸》、陈波语《谈谈发展内地报纸之途径》、严谔声和李哲文《怎样准备做一个新闻记者》等文章,对了解和研究20世纪30年代中国尤其是上海的新闻业和沪江大学城中区商学院新闻系(专修科)办学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复刊后的《新商业》月刊是抗战时期的重要经济刊物,发表有关商业的专论、研究、工商贸易理论,国内外工商实业调查,经营管理及实际经验报告,报导国内外工商动态,新事业、新建设、新改革进展状况,介绍事业成功人物,商业常识释义,新书介绍与评论等。主要代表文章有《论合作经济与新商业》、《夜商学院与新商业》、《新商业的意义和特质》等理论性较强的文章,特别是《新商业的意义和特质》一文,作者从新商业的精神、组织、制度、设备、管理、方法、设施、智识等不同个层面对新商业到底“新”在哪里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论述,为研究民国时期的新商业概况提供了素材。文章《芜湖去年的米业》、《福州去年的漆器业》、《工友们的生活写实》等侧重于记录东南沿海地区的商业发展实况和工人们的生活状态,有利于放眼全国,全面把握商业的发展情况。而《美国金银统计》、《国产纸的对外贸易》、《出口华茶之包装问题》等文章则着重对国外商业的报道及中国的对外贸易问题,其所附的表格和图示价值较大。另外还刊有众多真实的图片,如《青岛及其灯塔》、《青岛之海滨大厦》等,对于了解当时的商业建筑有一定价值。可见《新商业》对于全方位研究战时商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3.《学徒之友》

《学徒之友》于1939年创刊,沪江大学社会实验基地沪东公社主办,半月刊,1940年停刊。《学徒之友》属于职业青年读物。该刊主要栏目有小技艺、学徒顾问、笑话、小评、读者信箱、伊索寓言、经济常识、书报介绍、实用学徒英语等。

《学徒之友》是专门面向商店和工厂学徒的读物,故其文字平易浅近。关于创办的缘起,其创刊号的《序文》中有明确的叙述:“我国正遭遇着亘古未有的奇变的古今,我们需要具有新脑筋的新青年。这种新青年应当有摆脱旧社会的范畴的力量,于惊涛骇浪之中,把新的意识形态建立起来。上海的学徒,约有十余万人,我以为上海最重要的青年倒不是大中学的学生,而是这十余万的学徒,因为上海是东方最繁盛的商业城,商业建筑在商人身上,而商人的基础却打在饱经忧患的学徒时代。然而我们再来看看身负改进上海商业的各界人士,他们对于促进学徒生活的工作到底有过多少的努力?他们曾否考虑过一个由农村出来的学徒,对于新的环境将用什么方法去适应?他们曾否考虑到一个沉浸于腐败、暴虐、阴森、不诚实的生活环境之中的青年学徒们,他们的前途将要是如何的黯淡?……许多刊物上的文字也只有知识较高的学徒总看得懂,其他绝对大多数的学徒都被弃于冷落角落里,没有人去理睬他们。这本刊物就是要想和大多数学徒做个***。”[[3]]

《学徒之友》的目的是和学徒们讨论各种与生活有关的切身问题,灌输各种知识和小技艺,从而促进学徒的生活,创立新的商业意识,曾刊登过重要文章有《一个学徒的奋斗史》、《我的学徒生活》、《严重的米糧问题》、《美国农村与吴国农村的比较》、《我的一九四零年计划》、《碘石收音机装置法》等。该刊的发行受到广大学徒的欢迎,扩大了学徒们的知识面,增长了他们的工作技艺,同时也是今天研究近代上海下层民众(学徒们)生活的重要史料来源。

三、学生主办的出版物

沪江大学学生主办的出版物有《天籁》、《沪江(大学)年刊》、《沪大半月刊》、Shanghai Spectator(《沪江旁观者》)等。其中最具代表着为《天籁》、《沪江(大学)年刊》。

1.《天籁》

《天籁》是沪江大学办刊时间较长的一种综合性刊物,也是办刊主体、刊期、刊名、出版经费来源、出版形式、刊载内容等变化最多的期刊(变化详情见表2),曾被认为是“代表沪大思想与精神的唯一刊物”[[4]]

《天籁》刊名、刊期等变化情况一览表

Table 2  List of the changes of The Voice in name, publishing period, etc.

刊名

起始年月/卷期

刊期

主要内容

主办者

形式

经费来源

天籁报

The Voice

1912.6

季刊

文艺

上海浸会大学学生

杂志

自筹

天籁(报)

The Voice

1914.10

季刊

社论与小说

沪大学生

杂志

自筹

天籁(报)

The Voice

1917.3

月刊

8/

记事、文艺、科学

沪大与3所中学学生

报纸

4校合资

天籁(报)

The Voice

1918.471号)

月刊

6/

短篇小说、校评、演说、科学

沪大与6所中学学生

杂志

7校合资

天籁/沪江大学月刊

The Voice

1919.1191号)

月刊

社评、专论、文艺、记事

沪大学生

杂志

沪大与期刊社

沪江大学月刊

The Voice

1920.494号)

月刊

社评、专论、文艺、记事

沪江大学月刊社、学生

杂志

沪大与期刊社

沪江大学周刊The Voice

1920.11101号)

周刊

校内新闻

沪江大学周刊社、学生

杂志

沪大与周刊社

沪江大学月刊

The Voice

1921.12111号)

月刊

评论、研究、译述、小说、校闻

沪江大学月刊社、学生

杂志

沪大与期刊社

天籁

The Voice

1924.313卷复活/1号)

旬刊

校闻、专题

沪江大学自治会

报纸

沪大与期刊社

天籁

The Voice

1924.10141号)

半月刊

研究、文艺、通论、校闻

沪江大学自治会

杂志

沪大与期刊社

沪大天籁The Voice

1926.10161号)

半月刊

专论、诗词、校闻

沪江大学自治会

杂志

沪大与期刊社

天籁

The Voice

1927.10171号)

周刊

专论、诗词、校闻

沪江大学自治会

杂志

沪大与期刊社

天籁季刊The Voice

(中英文分刊)

1928.51713号)

季刊

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学术文章

沪江大学自治会

杂志

沪大与期刊社

沪大周刊(与天籁季刊

并行出版)

1928.91933.12

周刊

校闻、一周大事记、译诗译文

沪江大学自治会

杂志

沪大与期刊社

天籁

The Voice(中英文合刊)

1935年秋(241号)-1937.6261号)

季刊

论说、文艺

沪江大学出版委员会

杂志

学生

天籁

The Voice

1946.8(复刊11号)

 

论说、散文、小说、诗歌

沪江大学

杂志

沪江大学

 

《天籁》是“新思潮的**”的产物,与民国差不多时间诞生。其创刊号名《天籁报》,中英文合刊,每季出版一册,出版经费自筹,上海浸会大学天籁报社印行,首任社长是沪大学生郑章成。该刊曾有季刊、月刊、半月刊、周刊、旬刊等各种出版形式,也出现《天籁报》、《沪江大学月刊》、《沪大天籁》、《天籁季刊》等多种刊名,还出版几次特刊专号,如19236126号的《本校十五周年纪念号》、192541411号的《纪念孙中山先生专号》、193611252号的《立校卅周纪念专号》。在20世纪20年代、30年代有过几次停刊和复刊的现象。沪大同学珍惜《天籁》的历史,采取“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的态度,故在抗战后停办刊物达9年之久,直到抗战后的19468月才复刊,但在当年11月出版沪大40周年纪念号《沪江大学四十周纪念特刊》后就没了消息。因为是校刊,所以刊物的主要撰稿人为沪江大学学校的师生,如魏馥兰(F. J. White)、刘湛恩、徐志摩、郑章成、张资珙。另外,也刊载一些校外来稿,其中不乏名人,如梁启超、鲁迅、冯友兰等。

《天籁》关注的内容和视野比较宽广,从政治到科技、从文化到思想都有涉猎。它关注当下,讨论的话题涵盖了民国初建如何兴邦立国,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引进和介绍,妇女的解放,当今科学技术界的最新成果,欧战爆发以及中国劳工的问题。它也关注于旧时历史的陈迹,关于孔教儒术的讨论,国学如何面对汹汹而来的欧化趋势等。《天籁》的栏目相对固定,但也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一定的改变。其中文版,前期主要有论说、译著、小说、杂俎、文苑等栏目,后来逐渐增加科学、学说、纪事、游记等新栏目。也有一些栏目随着时间变化进行了更名、重组、拆分。比如诗歌和散文原来是归属于文苑栏目,后来将文苑拆分为文录、诗录,到了第7卷第3号,又出现了文艺、谐文、文苑、诗并立的局面,到第12卷第1期,小说、诗词被统归到文艺栏目下,取代了文苑栏目。而其英文版,栏目则相对要稳定得多,主要为Editorial(社论)Contributed articlesCollege NewsAlumni NewsLiterary SocietyAthletics等栏目,变化相对小得多[[5]]12-13

在沪大的出版物中,《天籁》最具大学校刊的特征:师生共同创办、编辑,师生可自由投稿,由编辑选登文章,出版年代基本上伴随着大学始终。其校园刊物、开放的公共空间性质,以及中英文合刊的特色,使得它从“诞生开始就产生了两种话语争夺主导权的场面”,进而出现“西学与国学之争”、“文言和白话之争”[5]13, 19。它作为一种“提倡新思潮,改良社会,研究学术”的刊物,可与“五四运动北京大学之《新潮(Renaissance)》,清华之《清华学报》”媲美,为当时的沪江大学赢得了社会声誉[[6]],从而在中国近代大学校报校刊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沪江(大学)年刊》

《沪江(大学)年刊》于1915年创刊,停刊于1951年,由沪江大学每年的一些毕业生组成的年刊社主编,相当于今天大学毕业生编辑刊印的毕业纪念册。该刊初期为英文版,到1923年发行第8卷时改为中英文并刻出版。主要栏目FACULTYATHLETICSGENERAL ORGANIZATIONRELIGION、校风丛谈、广告等。该刊登载内容以照片和画图为主,每期都刊有董事会、理事会、教职人员情况介绍和照片,各学院的相关情况,各科系毕业生照片和学习、生活、体育运动等内容的相关介绍,还有江浙沪各主要中学师生合影及学生习作、画作等。

曾刊载《命运》、《黄浦江边》、《中秋夜忆友》、《寒假中的生活:江南纸厂实习记》、《住读开心吗?》、《考试期间》等师生代表作品,记录学习生活和抒**感;另有《本校建筑史》、《大学的发展》、《校风丛谈》、《本校男女同学史》等介绍学校发展历史情况的文章;刊载较多的内容还有“男生宿舍风景线”系列,四十校庆的《校庆特写》,各类“同乡会”等,大篇幅报道学校的建筑、风景以及师生情况。尤其是该刊的许多近代名人,如孙中山、***、胡适、蔡元培、王正廷、吴铁城等的题词,显得特别珍贵。

关于本刊的性质、功用,《沪江年刊》1924年第9卷的《发刊辞》有云:“沪江年刊之发行,于兹九度矣。其内容由简而繁,意恉由浅而深,藉庄谐之文字,明媚之写真,以示莘莘学子敬业乐群之意云尔。且夫聚南北之英俊,集中外之大成,朝夕观摩,以期共进,庸讵知光阴驹逝,骊歌高唱,四载聚首,一旦分飞,师友之情,能不怅然于怀者耶?于是殚心竭力,辑此巨帙,风雨之夕,聊慰离群之感。鸿泥雪爪,借今镜后,此所以有本刊之行世也。呜呼!戮力神州,奔走天涯,倘于索居之时,一展斯册,回首当年之乐,则有如旧梦之不可复寻矣!或指曰:某也贤,业成矣。将有兴感于中,而生奋勉之志,则此刊岂独备遗忘,拱披览而已哉。”[[7]]

该刊物由于持续时间长,文字、影像资料丰富,对研究民国时期上海学校的发展特别是沪江大学的校史也有重要的价值。

四、社团主办的出版物

沪江大学洋味十足,各种学生组织和社团不胜枚举。例如,据1926年统计,除沪大附中的各种团体和女同学的组织,学生团体就有50多个,类型包括**社团(如男青年会)、学术团体(如商学社、教育研究社、科学社)、自治团体(如学生自治会、学生会各级班会)、艺术团体(如西乐社、美术社)、体育社团(如沪大体育会、足球会)、同乡会(如两广同学会)等[[8]]。由沪江大学学生社团主办的出版物主要有《科学丛刊》、《科学世界》、《沪大教育》、《沪大商业丛刊》、《沪大文学》等。

1.《科学丛刊》与《科学世界》

《科学丛刊》创刊于1928年,年刊,每年上半年出版,共出4期,每期均有200多页,主要刊登沪江大学师生写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论文,内容较为学术化。第13期,如期出版,既有学生的著述,也有教授的大作,且内容较为广泛,涉及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科学通论等。第4期本可在1931年夏付梓,但因所托印刷局倒闭将稿件遗失,后又因“一·二八”战事,学校搬离杨树浦校园,各主事同学无暇顾及该刊。在随后的两年中,“承国内许多大学及研究所的讨索和询问”,科学社终于1934年出版了迟到的第4期,不过内容全为化学,而且都是同学们自己研究所得的文章,且“为提倡学术研究计,一改以往的面目”,没有通论性质的著述[[9]]。该刊对了解沪江大学自然科学研究情形有参考价值。

《科学世界》是于19304月创刊的科学普及类非定期期刊,由沪大科学社主办出版,沪大理科各系具有博士学位的系主任或专家任顾问,栏目主要有论说、实验、计划、余兴、科学拾零、询问等。该刊与《科学丛刊》注重研究不同,被定位为“小刊物”,故每期不到20页,文章篇幅也较短小,但趣味性强,内容以通俗的科学问题和科学常识为主,如《地球发生光环的预测》、《二十世纪的科学界》、《无线电收音机之装置法》、《蓝黑墨水之制法》等。不过,该刊仅于次月出第2期后便没有消息。当时,国外这类杂志比较普遍,且颇受读者欢迎,如Science and InvontionPopular Science,但国内此类出版物不多见。沪大科学社出版《科学世界》,就是为了效仿Popular Science,以“使非习自然科学的阅者得些科学常识”[[10]]。此刊出版的时间较短,故在普及科学知识方面的效果并不尽人意,但其科学传播的理念,在不同程度上推进近代科学中国化进程,故它的历史功用是不应该被后世遗忘的[[11]]

2.《沪大教育》

《沪大教育》是于19336月创办的刊物,开始定为半年刊,后实为年刊,停刊于19411月。创刊号由沪江大学教育研究社编辑、刘湛恩撰写《发刊词》,第2期起由沪江大学教育学会主办,属教育研究类刊物,刊载的文章既有中文,也有英文。撰稿人有林卓然、刘湛恩、樊正康、耿元学等。该刊以“联络感情,砥励学行,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服务精神,并以研究所得贡献于社会”为宗旨,研究各类学校教育问题,内容涉及师资问题、学前教育、职业教育、个性教育、识字教材研究、中小学教育、教育心理学研究等,介绍国外教育概况,刊有生活动态及书报介绍。该刊对于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另外,该刊也曾是进步思想的宣传阵地。例如,沪江大学教育系学生、教育学会会长,进步青年施景兰(后改名施纫秋,在沪大求学期间的1941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做著名历史学家、沪大教授蔡尚思的工作,并在《沪大教育》上刊载他写的论文《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发挥了蔡尚思的进步历史观点的作用[[12]]

3.沪大商业丛刊》

《沪大商业丛刊》于193312月创刊,后由《商业丛刊》继承,沪大商学会主办,为不定期出版的经济类刊物。该刊倡导中国要在国际商战中“力图自强,打倒腐化势力,效法欧美政策,巩固本身力量”,以**外来侵略,载文多侧重于灌输商业知识,培养商业人才,研究理论方面和实际工商业问题。刊物曾载文介绍中外工商形势,刊登现代经济调查报告,内容有统制经济、进出口商品贸易、粮食问题、边疆经济、水产经济及有关寿险、票据、中式簿记、金融行市读法等知识。鉴于国内对水产问题的讨论多偏重技术,而少专论,刊物特邀水产专家屈若搴撰写《中国水产统制问题的检讨》一文,强调了水产问题日益严重,普及人民对水产经济的认识。沙荣存的《渔市场在水产经济上之效力》一文则介绍了鱼市场的种类、世界鱼市场的概况及中国设立鱼市场的需要,并详细分析了鱼市场之优点、鱼行制度之弊端,对时人了解鱼市场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此外,郑健峰的《银行采用科学分析方法之效果》转载自上海银行的《海光》,记录了银行在营业上采用分析方法的实例,数据丰富,资料详实。刊物还设有“经论丛评”发表时人对经济发展的观点,介绍欧美贸易战略,如《日本国际贸易的升降》、《针锋相对:日本四一七非正式宣言与拉西曼报告案》等。刊物还载有戴国荣的《三十年来之中国公债》,回顾公债的起源,并附有中国外债统计表、世界公债总额表、政府发行公债及库券统计表等。龚强的《我国票据沿革简史》普及了票据发展的相关知识,还有《沪江大学商学会宪章:附本学期组织大纲》等。

该刊物对研究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趋于统制经济的背景下,国人为应对商战,普及商业知识,研究商业理论与实际问题等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4.《沪大文学》

《沪大文学》于1934创刊,沪江大学文学会主办。主要撰稿人有周树华、冯亦代、冯玉权等。该刊主要介绍郁达夫、冰心、郭沫若等近现代作家的作品和创作风格,刊有阿英等“左联”成员和冯亦代等时为学生后成为知名作家的随笔及译文。该刊提倡民族革命的文学,批判闻逸文学,反对“普罗”文学,正如该刊第1期在编后所述:“文学和任何制度一样的,合理的就会存在的,不合理的就要夭亡,吹牛的高调虽然一时也可号召得一般头脑简单的人,但是狐狸尾巴终究要露出他自己的尾巴来。阶级的意识是后天的,民族的意识是本能的;阶级的意识是建筑在利益上的,民族的意识是建立在种族的生存上的。所以高调骗人的‘普罗’文学与实际需要的民族文学相比之下已经遍体鳞伤了……闭关自守的沪大,好像被万里长城围着的,大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之慨。那些弄日吟风、歌恋颂爱的闻逸文学还是像鼠疫一样的流传;偷了普罗帽子戴的文学,在这里居然还风行一时。我真奇怪他们住在高大的洋楼上,难道说看不见插了外国军旗的大军舰?难道说是真听不见那象征着中国民族革命的黄浦江涛声?”[[13]]由此可见,该刊对于把握时代脉搏,宣扬革命精神,提倡革命文学起到积极作用,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是研究我国文学发展的重要史料。

五、结语

沪江大学是一所美国南北浸会在中国合办的近代“最中国化”教会大学,故其出版的校报校刊深深地烙上中西合璧的印记(如不少刊物都有中英文版或中英文混刊)、动荡的时代特征(如不少刊物出版时断时续)。这些出版物,除少数由学校当局举办的外,经费大都自筹,故出版物中大都刊载有广告,以筹措出版发行经费。沪江大学出版的报刊,多由教师指导,学生自行组稿、编辑、出版、发行。这不仅活跃校园气氛,促进师生交流,也为学生在校期间提供了一个上好的社会实践平台。沪江大学校报校刊的出版史,与沪江大学的历史命运和发展轨迹紧密相联。这些沪大出版物,除了可作为研究沪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和沪大师生精英学术思想史的重要文献资料外,也因其精神层面上的价值,能让当今“沪江园”那些有思想的学生,同样会“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大的世界里”,正如往昔今朝“每一艘开往上海的轮船都必须在这所大学的视线内经过”一样。

 

致谢

本文部分报刊介绍的文字,参考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的“文献导航”栏目,在此对该栏目的相关编辑谨致谢忱。

 

参考文献



[[1]] 邱培豪. 二十年来本校之出版界[J]. 沪江年刊, 1926, 11:17-22.

[[2]] 上海浸会大学堂学道院合章[M]. 上海: 上海浸会大学堂学道院, 1907:6.

[[3]] 天予. 序文[J]. 学徒之友, 1939, 1(1):1.

[[4]] 天籁复版[J]. 校讯. 1946(3):4.

[[5]] 李江. 民国时期教会大学的文学教育与新文学之间的关系——对沪江大学校刊《天籁》(19121936)的一种考察[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0.

[[6]] 金冬日. 三十周纪念话“天籁”[J]. 天籁, 1936, 25(2):22-28.

[[7]] 周骥. 发刊辞[J]. 沪江年刊, 1924, 9:卷首.

[[8]] 朱舜琴. 二十年来本校底鸟瞰[J]. 沪江年刊, 1926, 11:2-12.

[[9]] 陈贤凡. 编后[J]. 科学丛刊, 1934(4):215-216.

[[10]] 陆宗贤. 科学社的过去和本学期的计划[J]. 科学世界, 1930(1):3, 16.

[[11]] 王细荣. 中国近代期刊《科学世界》的考查与分析[J].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4, 25(4):565-568.

[[12]]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 抗日战争时期上海学生运动史[M].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91:70.

[[13]] 编者. 写在编后[J]. 沪大文学, 1934, 1(1):183-184.

 

本文原载《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原文链接:沪江大学校报校刊出版述要.PDF


  •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