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版前言 i
我与上海理工大学校史研究(代前言) iii
第一章 学脉渊源 1
一、缘起“共济” 1
1.救人于后世的德文医学堂 2
2.工学堂之肇始 12
3.实科教育的典范 18
二、“因物致用” 26
1.通商惠工 27
2.学潮与激情革命 35
3.善事利器的中法国立工学院 42
4.教育救国的私立中法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55
三、东山再起 58
1.曲折复校路 58
2.以考取“国立高机”为荣 61
3.“循规蹈矩”,桃李满天下 65
第二章 办学传统 75
一、崇尚务实,知行相济 75
1.分段教育,严把毕业关 78
2.永远的学生 79
3.毕业生成就斐然 81
二、不分体用,中西合璧 83
1.“八德”校训 83
2.中法平等的校务管理 84
3.课程特色及教学设施 86
4.贫困生的圆梦园 91
三、“要踏实学业” 95
1.“四维”校训 96
2.办学严谨,校风朴实 97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99
第三章 “复兴”精神 104
一、同济德文医工学堂的“投壶象戏” 104
1.扬尚武之风的足球队 104
2.兴雅而入巷陌平康之运动的“四五台球会” 107
3.首战凯旋的运动队 108
4.增进学识、联络情感的学生俱乐部 109
二、中法国立工学院的栋梁气 111
1.彰显学校特质的刊物 113
2.竞技成绩骄人的运动队 119
3.白色恐怖下的抗日救亡义举 122
三、“国立高机”的革命洪流 132
1.播撒红色火种的党组织 132
2.团结的**斗争 136
3.冲出“铁门”的洪流 138
4.战斗在黎明破晓前 139
第四章 风流人物 142
一、德业双馨的师长 142
1.帮助中国抗战的法语老师伯努瓦 142
2.爱国化学教师何尚平 144
3.国文教师、著名版本目录学家周子美 147
4.政治立场坚定的刘宝信老师 148
5.力推“工学结合”的校长夏述虞 151
6.终生不忘祖国的侯昌国教导长 156
二、中法国立工学院的才俊 159
1.资深院士钱令希 159
2.著名电子学家、美国两院院士田炳耕 162
3.水利专家杨乃俊 165
4.中国钢结构事业开拓者陈绍蕃 166
5.公路桥梁专家孙玉泰 169
6.中国冶金事业的功臣方如玉 172
7.“毕昇印刷奖”获得者施旦民 174
8.挺身而出的铁道工程师刘振安 176
9.有色金属专家顾启濂 178
10.**工程与管理专家胡逸洲 180
11.天才作家、翻译家敬隐渔 181
三、“国立高机”的英豪 184
1.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立伟 184
2.中国科学院院士闵乃本 189
3.谱写观察宇宙“三部曲”的苏定强院士 193
4.心系祖国的实业家杨霖 197
5.毕生奋斗在纺织工业上的竺钦安 199
6.急祖国建设所需的“国立高机”第四届毕业生 200
四、热血忠魂 212
1.赵寿先烈士 213
2.郑显芝烈士 214
3.蒋传宗烈士 215
4.孙龙昌烈士 217
第五章 历史建筑 220
一、工科讲堂 223
二、医预科讲堂 230
三、德文科讲堂 232
四、工厂 233
五、钟楼 235
六、宿舍楼 237
大事年表(1899-1953) 245
一、德国办学时期 245
二、中法联合办学时期 249
三、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时期 252
四、建国初期 255
附 录 260
一、陈廷骧给中法工学院院产保管委员会函1 260
二、陈廷骧给中法工学院院产保管委员会函2 262
三、中法国立工学院学则 262
四、中法国立工学院附属高中部学则 266
五、“国立高机”学生的课外活动 269
六、“中法高职”末班生变成“国立高机”“老大哥”的由来 272
参考文献 274
人名索引 276
后 记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