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嵌入学术出版知识的读本 ——评《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第五版)》

发布时间:2016-10-26浏览次数:102

 作者:张佳

        摘要《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第五版)》沿袭了之前各版次的优点,虽属传统的文检课教材,但因无缝嵌入不少与学术出版相关的知识点,故亦可称之为学术出版素养教育读本。文章介绍该书的主要价值与特色,指出其中的传统出版素养常识符合当下学术评价国情,数字出版素养内容契合当今学术出版的机遇与挑战,学术论文发表策略内容顺应现时代学术出版形式。

      关键词学术出版素养;文检课;信息素养教育;教材;书评

 

A Textbook Embedded in Knowledge of Scholarly Publishing:Review on the book Literature Information Retrieval & Paper Writing(5th edition)

 

第五版封面1Abstract: Before the issue of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Literature Information Retrieval & Paper Writing(5th edition), as a traditional textbook of literature retrieval courseis also known as a textbook of scholarly publishing literacy education because of a good few knowledge points related to scholarly publishing seamlessly embedded in it. This paper introduces main value and distinguishing feature of the book, presents its traditionary scholar publishing knowledge points accorded with current academic evaluation conditions, its digital publishing essentials conformed to coexistence of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current academic publishing, and the academic papers published strategy in the book complied with the way of current academic publishing.

Keywords: Scholarly Publishing Literacy; Literature Retrieval Cours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TextbookBook Review

 

文献信息检索课(以下简称“文检课”)是高校图书馆为实现其教育功能、积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而开设的一门课程,也是教育部2015年新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号)规定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文检课在当今学术出版环境日趋复杂、学术过程普遍E化的时代,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是远不够的,还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术出版素养的培养。文检课程目的的拓展,非先有相应的文检课教本不为功。在学术出版素养教育被我国图书馆界开始关注的时候[1], [2],王细荣老师等编著的《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第五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7月出版,以下简称“本书”),虽系一部传统的文检课教材,但无缝地嵌入一些学术出版知识,可谓一本适逢其时的学术出版素养教育读本。

本书的价值与特色

本书的价值与特色主要体现在,它不仅时逢信息素养教育新观念的引入,无缝地嵌入一些学术出版知识点,而且还具有一些区别于其他同类图书的显著特征。

1.1  时逢信息素养教育等新观念的引入

“出版是生产和传播文献、音乐或者信息的过程——使信息让广大公众获取的活动[3]。”维基百科这个更宽泛的“出版”定义,可帮助人们理解在数字化时代许多图书馆工作为什么应被称为“出版”[4]。“学术出版素养”(scholarly publishing literacy)是近年才出现的一个新术语,是信息素养在数字学术领域的拓展,与出版素养、数字学术等概念密切相关,指的是一切与学术出版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利用这些技能完成学术出版的能力。它的具体内容包括:相关研究领域的专业特长和出版趋势,学科专业期刊的排名、出版类型、适合领域等,OA出版的路径、资助政策、许可和版权(创作共享协议),作品自我管理能力,数字环境中运用数字媒体进行科研创造和沟通的能力[1]。在信息环境不断变化、学术出版鱼龙混杂的今天,研究人员尤其是学术研究新手(如研究生)的学术出版素养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种技能。为此,国外一些高校图书馆在近年推出学术出版服务的同时,也积极开展学术出版素养教育。这符合美国ACRL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于20152月发布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所倡导的新观念,如信息素养与学术过程融合。不过,在这一点上,我国高校图书馆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系统建构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内容。

本书著者在文检课教学实践中,“将文献信息检索看作学术研究的基本要素,并置于整个学术交流的链条中”,一开始就“试着将‘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置于同一体系的叙说框架中”,于2006年出版了文检课教材《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之后又先后出版其第二、第三、第四版,受到国内同行、师生的广泛关注和认可:被全国约200所高等院校选用为相关课程的教材;曾获上海图书馆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和著者所在学校的多个奖项;第四版于2014年“世界读书日”前夕入选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等专家推荐的“人文社会科学通识类”图书[5]。亚马逊网上书城、当当网上书店等电商平台上,购买此书的用户对本书几乎也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本书(第五版)除保留前面几个版次的主要特点(如叙述宏观的基础知识、学术规范师古不泥、不落窠臼,介绍微观的检索实践、写作之道择要而从、举一反三)外,着重对第四版中的一些术语、叙述在科学性、确定性等方面进行改进,对部分章节内容进行删减、调整、更新、补充,以适应一些信息素养教育的新观念。

在图书馆的许多工作可以理解为宽泛的“出版”、学术出版素养教育被我国图书馆界开始关注、《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的新视角和新理念引入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界的时候,《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第五版)》这本嵌入学术出版知识点的教材的问世,可谓恰逢其时。

1.2  本书区别于同类图书的主要特征

本书除无缝嵌入不少与学术出版相关的内容外(下文将详细论述),也有一些区别于其他同类图书的特征,主要有:①为适应当下大多数读者检索文献的习惯,尤其是为了控制教材篇幅、最终降低教材定价,一些内容(如“中国专利文献手工检索”等纸本工具文献检索方法)只列出其网址,让读者自行下载或在线浏览;②善于吸收国外同行的观点,给出国内一般文检课教材未提的新知识点,如作为一种文献类型的“人物”[6]5,“后搜索引擎”和“计算型搜索引擎”[6]45,作者校对论文时需要用到的“校对符号及其用法”[6]269;③基于著者前期的研究成果和当下的形势,传递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新思想、新观念,如“互联网+”时代的“世界图书馆”理念[6]55,“创客空间”也是当今用户获取信息和资源的一种新途径[6]35-36;④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明的融合,善用借古论今之方法,如在谈到防止学术剽窃除教育、法律和高科技手段等措施之外,不可忽视学术规范时,就借用了《论语·为政》中的古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6]235

另外,本书的发行量也是同类图书中的佼佼者。据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统计,《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第三版、第四版每年售出均在1.2万册以上,而第五版截至20163月已先后印刷5次,新近印刷的1万多册在半年内也已近售罄,广大师生读者对本书的认可程度可见一斑。在“读秀”数据库中文图书专业检索框中输入检索式:(T=检索)*(T=文献|T=信息|T=资源),检索结果为2195种;如果限定图书的版次为第5版,即输入检索式:((T=检索)*(T=文献|T=信息|T=资源))*T=5版,去重后的检索结果为4种(文献信息检索类图书各版次检索结果详见表1)。可见,文献信息检索类书籍总数虽然很多,但能出版第5版的已是凤毛麟角。作为《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自2006年出版后的第五次修订版,本书不仅是其前几版的较高发行量和良好使用效果的佐证,更使它已跻身国内屈指可数的、能出版第五版的文检课教材行列。在编写教材广被诟病的当下,本书著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且一版再版,不甘一劳永逸,充分彰显其教材编写的那种孜孜以求的态度,正所谓“所有言说与文字的努力,除了要表达自己已经了解的一切之外,更是要力求明白自己尚有多少不曾了解的事物”[6]前言ii-iv。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本书在2015年被著者所在的高校遴选为“精品本科”教材[5]

1 “读秀”数据库文献信息检索类图书各版次检索结果一览表

出版版次

1

2

3

4

5

6

7

检索结果数

2195

98

32

6

4

1

0

传统出版素养常识符合当下学术评价国情

目前,我国科研人员仍以传统的纸本模式出版学术成果为主,这是因为在当今的学术体制特别是学术评价体制之下,传统纸本学术期刊和专著的地位似乎仍不可动摇。为此,本书在相关章节中嵌入图书书号、期刊刊号、作者标识码等传统出版素养常识。

2.1  图书书号与期刊刊号

图书书号即国际标准书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 简称ISBN)。公开出版的图书都有书号,如:ISBN 0-13-165316-4ISBN 978-7-5076-0334-7分别是10位书号和200711日起实施的13位书号。现行的13位书号的结构由五部分组成,即:①EANUCC前缀,②国家、语言或区位代码,③出版者号,④出版序号,⑤校验码,即在2007年以前实行的10位编码前增加3位前缀“978”或“979”。本书的文献“按出版类型划分”这一节[6]6,介绍图书时,有书号的详细内容,这样可帮助读者辨别图书的出版国家或地区,出版社级别或规模的大小。不管是基于主观愿望还是学术评价的客观需要,研究者都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级别较高、业界影响力较大的出版机构出版。这时,可根据现行图书的13位书号中的第三段组号的位数大小来判别:出版机构级别愈高,其第三段组号的位数就愈少。另外,研究者如果熟悉图书书号的构成,可增强自己辨识一些境外注册出版机构的能力。例如,假如有某图书出版机构的编辑向你约稿,如果经搜索发现约稿的出版机构已出图书的13位图书书号的第二段不是7,就得谨慎了。这种情况,除有可能被欺骗外,作者受赠或购买自己的图书,根据我国《出版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4号)规定,得按“进口出版物”来处理,甚是麻烦。

本书第78页介绍期刊这种文献类型时,也介绍了期刊刊号常识:期刊、杂志都有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编号(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简称ISSN)。中国大陆出版的期刊与杂志还有“国内统一刊号”(即“CN号”,如《图书馆杂志》的国内统一刊号为:CN31-1108/G2CN为中国国别代码,31为地区号,1108为该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G2为中图法分类号)。了解刊号常识,有助于研究者识别一些非法出版物或假冒期刊。如,只有ISSN而没有国内统一刊号CN或者虽有国内统一刊号CNCN号有问题的一定是非法出版物(本书第168页给出了假冒期刊、非法出版物刊号和正规刊物的查询途径)。

2.2  作者标识码

ORCIDOpen Research and Contributor ID, 开放研究人员及贡献者唯一标识)既是一个非盈利组织的称谓,也可指一套免费的、全球唯一的16位身份识别码。ORCID可谓研究者的学术身份证,被CrossRef称为“作者DOI”,故可译为“作者标识码”。ORCID由汤森路透、自然出版集团于200911月共同发起,其蓝本之一是汤森路透的Researcher ID,现已成为事实标准。它的功能主要有:作者姓名消歧,准确展示个人研究成果,避免研究成果归属混乱,提高数字环境下信息发现准确率和信息服务效率。目前,为区分同名研究者,解决作者识别问题,国内外许多出版机构或期刊编辑部(如《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工作》编辑部)启用了作者ORCID号,故论文作者向它们投稿后,一般都会要求提供ORCID号或收到要求注册ORCID的邮件。为此,本书“计算机统一检索与其他检索表述”一节中,不仅有ORCID的详细介绍,还提供了注册申请的两条途径:ORCID官方网站(http://orcid.org)或ORCID在中国的唯一合作伙伴中国科学院文献**中心的平台iAuthorhttp://iAuthor.cn[6]29-30

研究者如果知晓ORCID相关知识,并主动注册ORCID,不仅有助于维护自己的学术履历,简化投稿注册程序(在给不同的期刊投稿时,个人信息可从ORCID已填写信息中自动读取),提高个人可信度和项目、稿件的采用率,而且有助于自己与其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建立联系,从而提升自己的学术影响力。ORCID对出版者的帮助主要表现在投稿流程、了解作者、搜索审稿人等方面,而这些都是传统期刊出版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故本书中ORCID常识的介绍,符合当下我国科研人员对ORCID的认知实情,是传统出版素养教育的新拓展。

数字出版素养内容契合当今学术出版的机遇与挑战

数字出版目前在学界和业界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不过,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传统出版的内容和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是传统出版受到新的计算机技术的冲击,两个融合而成的一种全新的出版形态,在2006年以前,更多的被称为电子出版或网络出版[7]。早在1996年,美国学者Jeremy J. ShapiroShelley K. Hughes在“Information Literacy as a Liberal Art”一文中就提出电子出版素养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8]。本书中涉及数字出版素养的内容主要有优先出版、OA出版、在线传播等。这些数字出版形式,对当今学者而言,既是机遇,也存在挑战。

3.1  优先出版

优先出版,又称“优先数字出版”、“网络优先出版”,是出版商或个人先于印刷版出版之前而通过数字传播媒介出版数字版定稿。其特点是出版时间快,出版方式灵活,发行范围广。目前学界和业界所讨论的优先出版,其主体全部指的是期刊,尤其是学术期刊,即指的是在符合国家出版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将编辑部录用并定稿的稿件,于正式印刷之前,在具备网络出版资质的数字出版平台上提前发布[6]10-11。现在,国内外许多期刊出版机构或编辑部都推出了优先出版服务,如SpringerNatureScienceElsevi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等。

优先出版不仅解决了现在期刊论文出版周期过长的问题,也让作者的学术研究成果能够得到更快、更便捷的传播,即优先出版的文献可以被广大读者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多种途径订阅、检索、下载。对研究者而言,优先出版除提供这些促进学术传播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一些挑战。例如,绝大多数科研单位对于优先出版的成果认定还没有明确的说法,一些优先出版的期刊空具其表、形同虚设[9]。本书介绍优先出版的常识[6]10-11,可打消研究者对优先出版的疑虑,当需发表有显著的时效性、前沿性、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论文时,就自觉地选投那些真正提供优先出版的期刊(本书第103页关于“期刊导航”的介绍,提供了CNKI优先出版期刊的导航检索途径)。

3.2  OA出版

OA出版是一种特殊的数字出版模式,是一种学术信息共享的自由理念和出版机制,是一种新的学术信息交流的方法,作者提交作品不期望得到直接的金钱回报,而是为了使公众可以在公共网络上利用这些作品[10]。本书对OA的出版程序、科研人员参与OA出版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有较为详细的叙述[6]9, 61, 227OA出版模式可以简单地表示为:“科学家投稿(一般需支付审稿费)→‘开放获取’期刊(审稿、组织同行评议)→网络传播→读者(免费)。”OA出版的类型、路径有OA期刊、OA仓储、OA图书。而“电子资源合理使用的超越——强制性OA政策与自由OA”一节则对读者了解了OA出版的资助政策、强制性OA政策、许可和版权(创作共享协议)等大有助益。

目前,OA出版已成为数字出版的主要方式之一。由于任何人都可以即时、免费、自由地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类OA文献信息,故对研究者来说,OA出版可提升其研究成果的传播效率。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在很多学科领域,OA文章比非OA文章具有更大的研究影响力[11]。不过,OA环境也给研究者带来一些困扰:要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熟悉本领域OA期刊,担心OA期刊发表的文章容易被剽窃,要去辨别一些以OA名义面世的欺诈型期刊[2]。本书中有关OA出版、OA文献的内容,有助于读者获取OA期刊查询的途径,消除对OA出版的误解,理性自觉地参与OA出版,从而助推这场为打破商业出版者对学术资源信息的垄断和暴利经营而进行的OA运动。

3.3  在线传播

研究者都有自己的成果被广泛传播的意愿,而互联网为此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不过,鉴于互联网阅读的特点,要求在线论文有“夺人眼球”的特点。为此,本书著者指出,为了有效地实现论文的在线传播,其作者要“提供简单描述性题目(字数越少越好),选择五六个广泛但又准确联系文章的关键词……如果作者自己看到这个题目和文摘时都不会阅读整篇文章,请更改文章的题目、关键词和摘要”[6]268-269。这是因为文章题目、关键词和文摘越好,文章被在线阅读的频率就越高,从而才有机会成为一位成功的科学工作者,即当今的新技术条件下,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当年总结出来的研究工作WFP程序:工作(work)、完成(finish)、发表(publish),应拓展为WFPR程序:工作、完成、发表、网上发布(release)。

学术论文发表策略内容顺应现时代学术出版形式

现时代科学研究不再像牛顿、达尔文那样以一部巨著的形式发表出来,而主要是在重要的纸质学术期刊或OA期刊上以研究论文的形式阐述出自己的各种主张[6]266。本书有关“学术论文发表策略”的章节顺应现时代学术出版的形式,其中有不少是研究者必备的学术出版素养内容,如遴选核心期刊的途径、提供高质量的文摘、寻找目标期刊、重视参考文献的著录。这些基本的学术出版素养内容中,尤以谨慎选择投稿期刊、规范使用文稿校对符号、区分二次发表与一稿多投等内容最具代表。

4.1  谨慎选择投稿期刊

2012年,“学术出版素养”概念的鼻祖Jeffery Beall将学术出版素养定义为“识别和规避欺诈出版,区分真假期刊所需的知识和技能”[2],足见谨慎选择投稿期刊之于学术出版素养内容的不可或缺。针对现在学者发表论文心切,学术期刊良莠不齐甚至陷阱重重的局面,本书特地列出了假冒期刊、非法出版物刊号、正规刊物、OA期刊信誉度的查询途径[6]268,以帮助读者辨别真假期刊,规避欺诈。

4.2  规范使用文稿校对符号

校对符号是出版印刷业中用来标明版面上某种错误的记号,是编辑、设计、拣字、排版、改版、查红样、校对人员的共同语言。学术论文在正式发表之前,其校样一般会送回作者校对。本书提供的“中文各种校对符号及其用法示例”[6]269,可方便读者掌握通用的校对符号,从而便于其与编辑之间的互相沟通,减少论文差错,提高论文质量,最终建立良好的学术声誉。

4.3  区分二次发表与一稿多投

二次发表是指使用同一种语言或另外一种语言再次发表,尤其指使用另外一种语言在另外一个国家或地区再次发表;一稿多投或一稿多发是指同一作者或同一研究群体不同作者,在期刊编辑和审稿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试图或已经在两种或多种期刊同时或相继发表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论文。本书有关“二次发表与一稿多投”的内容[6]269-270,可帮助读者明确二次发表与一稿多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读者如果能正确区分它们,有助于他们规范投稿行为(如切忌一稿多投与多发),有效传播其研究成果(如不放弃二次发表的机会),自觉担当起当今营造良好学术风气的重责,正如本书中的一段引用所言:“礼崩乐坏,孔子所以欲克己复礼;学伪术劣,时贤于是倡重建规范。”[6]235

结语

不管是学术出版服务工作,还是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在我国高校图书馆都处在起步阶段。因此,作为当前信息素养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有必要进入文检课课堂。据笔者调查,尚未有专门的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图书问世。因此,有理由相信,所有希望能方便地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知识与技巧、迅速提高自己学术出版素养的人们,都可以在阅读这本嵌入学术出版知识的图书中获益。如果本书有机会出第六版,建议增加利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发布学术成果的方法,WordWPS文档排版技巧(如插入尾注自动生成文后参考文献,审阅模式下批注修改技巧,在页眉自动插入章节标题),从而使这部书至少在学术出版素养教育方面的功用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赵惠芳. 国外高校图书馆学术出版素养教育及其启示[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5, 33(5):58-63, 43.

[2]徐速, 张新鹤. OA环境下图书馆开展学术出版素养教育的探讨[J]. 图书与**, 2015(2):118-122.

[3] Wikipedia. Publishing[EB/OL]. [2015-12-21].https://en.wikipedia.org/wiki/Publishing.

[4] Schmolling R. Agents of the publishing chain: from libraries as academic publishers to libraries as publishers in escience and digital humanities[C/OL]. [2016-01-13]. http://library.ifla.org/1164/1.hassmallThumbnailVersion/ 187-schmolling-en.pdf.

[5]硕士生导师简介(王细荣)[EB/OL]. [2016-05-12]. http://ccad.usst.edu.cn/show.php?contentid=4101.

[6]王细荣, 吕玉龙, 李仁德. 文献信息检索与论文写作(第五版)[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5.

[7]司占军, 顾翀. 数字出版[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3:1.

[8] Shapiro J. J, Hughes S. K. Information literacy as a liberal art[J]. Educom Review, 1996, 31(2):31-35.

[9]王颖. 我国高校学报优先出版的挑战与机遇[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4(1):136-139.

[10]肖珑. 数字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第二版)[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448.

[11] Barbour V, Patterson M. Open access: the view of the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J].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2006(4):1450–1453.

 

载《图书馆杂志》2016年第10,原文下载:一本嵌入学术出版知识的读本.pdf

  •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