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

发布时间:2022-06-20浏览次数:10

邓咏秋


20197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 174-2019)实施,这是新闻出版行业标准。虽然这是一个主要针对期刊的标准,但是对图书出版也是有参考作用的。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因为我们每个人小到写一篇作文,大到写一篇论文写一本书,都需要了解学术不端的边界在哪里,以便养成尊重他人学术成果的好习惯,远离学术不端。



一、论文作者学术不端的范围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主要包括:

 ● 剽窃(观点剽窃、数据剽窃、图片和音视频剽窃、研究方法剽窃、文字表述剽窃等)

 ● 伪造(数据、图片等)

 ● 篡改(数据、图片等)

 ● 不当署名

 ● 一稿多投

 ● 重复发表

 ● 违背研究伦理等方面。

原则:别人的就是别人的,哪些是你自己的,哪些是别人的,应该让读者能清楚地分辨。


1.  观点剽窃的认定

参考他人的,哪怕是参考他人的观点,也要诚实地标明引用或加注释。


3.1.1 观点剽窃

不加引注或说明地使用他人的观点,并以自己的名义发表,应界定为观点剽窃。观点剽窃的表现形式包括:a不加引注地直接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论点、观点、结论等。b不改变其本意地转述他人的论点、观点、结论等后不加引注地使用。c对他人的论点、观点、结论等删减部分内容后不加引注地使用。d对他人的论点、观点、结论等进行拆分或重组后不加引注地使用。e对他人的论点、观点、结论等增加一些内容后不加引注地使用。

 ——摘自国家新闻出版署《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 174-2019


有一次开会,会上听某教授说他以前在会议上提到的观点和研究,被别人不加引注地写成论文抢先发表了,导致他自己发表时遇到发表障碍。这种行为也是一种学术不端


2. 图片和音视频剽窃的认定


3.1.3 图片和音视频剽窃

不加引注或说明地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图片和音视频,并以自己的名义发表,应界定为图片和音视频剽窃。图片和音视频剽窃的表现形式包括:a不加引注或说明地直接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图像、音视频等资料。b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图片和音视频进行些微修改后不加引注或说明地使用。c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图片和音视频添加一些内容后不加引注或说明地使用。d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图片和音视频删减部分内容后不加引注或说明地使用。e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图片增强部分内容后不加引注或说明地使用。f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图片弱化部分内容后不加引注或说明地使用。

 ——摘自国家新闻出版署《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 174-2019


很多专业书中会有图表。我们在编辑出版过程中,经常遇到作者交来的很多图文并茂的书稿上的照片是网上下载的,图表是抄的。这时我们都会严格要求作者。专业编辑应当要求书中的每个图表有明确的来源。是作者自己做的?还是来源于某篇文章?

按我的理解,按这个标准规定,只要加了引注,注明某个图表来自谁的哪个文献,是可以的(如果你不注明,就有可能让读者误以为这个图表是你的作品,造成学术不端)。这个要求比国际上的一些要求相对松一些。国际上有些是要求必须取得授权才能用的。

但是用在照片上适用吗?我个人认为,如果照片在版权保护期内,应当取得著作权人授权同意,在图下标明拍摄者或来源,并用对方提供的原图排版,以便印刷出来质量清晰。以往发生过因照片没有取得授权和署名发生的著作权诉讼。

有些老师讲课时会使用网上的照片,这个是可以的。但是用在教材出版时就不行了。在我社出版的《不能错过的亲子阅读:0—4岁》以及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图书中,我们使用的照片都是我们拥有授权的照片。

以上图书中,图片都是有授权,甚至为了出版需要请求图书馆专门拍摄的

有些人为了省事,不打招呼就在书稿中直接使用他人照片。我给的建议是:

1)可有可无的照片,如果没有授权,出版时可删去不用。

2)如果重要的照片,那就去找授权。


3. 文字表述剽窃的认定


3.1.5文字表述剽窃

不加引注地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具有完整语义的文字表述,并以自己的名义发表,应界定为文字表述剽窃。文字表述剽窃的表现形式包括:a不加引注地直接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b成段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虽然进行了引注,但对所使用文字不加引号,或者不改变字体,或者不使用特定的排列方式显示(连抄同段,只注了一处,会让读者误会——本文作者注)。c多处使用某一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却只在其中一处或几处进行引注。d连续使用来源于多个文献的文字表述,却只标注其中一个或几个文献来源。e不加引注、不改变其本意地转述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包括概括、删减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或者改变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的句式,或者用类似词语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进行同义替换(这个有点严,意思是:主要文字是别人的,稍改改,类似于洗稿,也不允许。但是目前出现这些行为主要是道德谴责。所以本标准提出了更严的要求——本文作者注f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增加一些词句后不加引注地使用。g对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文字表述删减一些词句后不加引注地使用。

 ——摘自国家新闻出版署《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 174-2019


上面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比如,你连续好几段都使用了他人的文字表述,但只在第一段或最后一段注明了来源,可能会让读者误以为其他几段是你的创作,构成学术不端。划重点:哪些是你的,哪些是别人的文字或观点,应该表达清楚。只要有歧义,可能让读者误以为你所引用的是你写的,就不行。

e)的要求是很严的,就是说:主要文字是别人的,你稍改改,用自己的语言转述且不标明出处,当作自己的,也是不可以的。这条是针对近年来“洗稿”行为泛滥而作的明确规定。

什么是洗稿?我把这个理解为文字创作领域的反侦察。现在的查重主要是机器根据一些算法在查,比如连续13个字或连续N个字一模一样,那么有些人就采用反侦察的手段来洗稿,企图脱责。比如一部剧,剧情和人物设定基本相同,但是人名给你换一换,非常高兴,激动万分给你改为非常激动,高兴万分;或者他人的研究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达一下,只要不出现连续相同句子。


4. 整体剽窃

这种剽窃是最容易认定的,必须坚决避免。


3.1.6 整体剽窃

论文的主体或论文某一部分的主体过度引用或大量引用他人已发表文献的内容,应界定为整体剽窃。整体剽窃的表现形式包括:

a直接使用他人已发表文献的全部或大部分内容。

b在他人已发表文献的基础上增加部分内容后以自己的名义发表,如补充一些数据,或者补充一些新的分析等。

c对他人已发表文献的全部或大部分内容进行缩减后以自己的名义发表。

d替换他人已发表文献中的研究对象后以自己的名义发表。

e改变他人已发表文献的结构、段落顺序后以自己的名义发表。

f将多篇他人已发表文献拼接成一篇论文后发表。

 ——摘自国家新闻出版署《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 174-2019


5. 不当署名


3.4 不当署名

不当署名的表现形式包括:

a将对论文所涉及的研究有实质性贡献的人排除在作者名单外。

b未对论文所涉及的研究有实质性贡献的人在论文中署名。

c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将其列入作者名单。

d作者排序与其对论文的实际贡献不符。

e提供虚假的作者职称、单位、学历、研究经历等信息。

 ——摘自国家新闻出版署《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 174-2019


作者署名应该诚实地反映对一本书作出实质性贡献的人,表达对作者的尊重。杜绝人情署名不当署名。如果一本书有某人在写作中作出了实质性贡献,却没有署名,这属于学术不端

作者注:如果一本书在前言后记里提到是多人著作,但本书却只署一人独著。这时我们编辑就应当对作者的署名提出质疑。还有一种情况,作者为了拍马屁,没经过领导和专家同意,将其列为作者。这个也属于不当署名


6. 重复发表


3.6 重复发表

重复发表的表现形式包括:a不加引注或说明,在论文中使用自己(或自己作为作者之一)已发表文献中的内容。b在不做任何说明的情况下,摘取多篇自己(或自己作为作者之一)已发表文献中的部分内容,拼接成一篇新论文后再次发表。c被允许的二次发表不说明首次发表出处d不加引注或说明地在多篇论文中重复使用一次调查、一个实验的数据等。e将实质上基于同一实验或研究的论文,每次补充少量数据或资料后,多次发表方法、结论等相似或雷同的论文。f合作者就同一调查、实验、结果等,发表数据、方法、结论等明显相似或雷同的论文。

 ——摘自国家新闻出版署《学术出版规范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 174-2019


作者注:作者已经发表过的文章,收入图书是允许的,但是应注明原载刊名和期号。

上面的名言是有出处的


二、学术不端的案例

前几年的明星学术论文抄袭剽窃事件,影响非常大。我希望大家从中领会到:做学问要有踏踏实实、求真务实的态度,切忌投机取巧。在学术不端这件事上,没有追溯期,永远可以一查到底。十多年前,人们可能觉得抄袭只要没被老师发现就行,但是技术发展得如此之快,每个人的学术成果都暴露在全世界的眼皮底下。白纸黑字写出来的东西,图书馆有收藏,就是证据。

还发生过有人抄袭中国图书馆年会论文集中的论文的情况。这不可谓不聪明,因为Ta 发现了一个时间差,就是论文集会滞后上查重系统,但是很快被人举报了,查实后期刊发布撤稿声明。

这些行为都是在拿自己的学术生命和职业声誉开玩笑,做赌资。

近年来关于著作权的纠纷与诉讼越来越多,这也是社会发展以后必然的趋势,如果智力创作成果可以任由抄袭,那不能鼓励创新。

我还记得我与一名年轻馆员的故事。有一次,某图书馆交来的书稿,我审读中发现有部分抄袭。我给本书主要撰稿人(这本书是多人合作的)打电话严厉批评,具体内容我忘记了。但是大约十年后,她告诉我,非常感谢我,因为我当时批评她说:别看你现在只是一个小人物,小人物也要为署名负责。她从此谨记,这影响了她的治学态度。如今她毫无疑问已经成为单位的骨干了。

所以我一直认为专业编辑是作者的伙伴,编辑根据出版规定对作者严格要求,有助于作者养成学术规范的好习惯。


三、重复率与学术不端

1. 抄袭标准

这个行业标准并没有给出重复多少字算抄袭的明确量化指标。但是在具体执行中,比如诉讼裁定、出版退稿中,我们往往需要这样的量化标准。

知网查重的标准,据未经证实的说法,连续13字以上重复,就涉嫌抄袭。据说这个N字的标准,也随时会改。所以钻算法规则的空子是毫无意义的。若想N年以后你的成果仍经得起查重,那只好踏踏实实地永远不要抄”,一处也不行。

我一般建议不能连续八个汉字与别人的一模一样(专有名词除外)。这算很严格了,基本上能帮作者做好自我约束,避免不经意间产生抄袭行为。作者交稿后,我可能拷贝十来个字,用搜索引擎搜,如果发现是重复文字,经辨别是抄的,我就发还重写。

当然,这种连续多少字重复算抄袭的设定,主要用来对付文字表述类的剽窃。较高级的剽窃,如观点剽窃等则较为隐蔽。但是现在标准已经明确规定了,写作者千万不要去以身犯险,因为有同行评议,还有网上那么多人在监督呢。

我也发现,有些作者并非主观上恶意抄袭,而是阅读量太小,比如他只参考一篇文章,然后就下笔写,自然怎么写也摆脱不了这篇文章的影子,就像孙悟空跑不出如来佛的手掌,不是文字抄袭就是观点抄袭,那怎么办呢?你得多读书,多参考啊,然后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形成自己的观点,自己搭框架来写一篇文章,把其中使用他人观点与文字的地方诚实地标出来,这样才是写文章的正道。

2. 重复率

论文发表或学位论文提交等,会要求查重,具体要求各不一样,10%30%不等,超过就无法通过。

但实际上这是机器的做法,在实践中还需要具体分析对待。例1)历史类的文章,因为要引用史料,重复率会高一些。如果注明了出处,重复率高一点也是可以的2)即使重复率在10%以下,但是如果有抄袭观点或文字,也构成学术不端。可以想象,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由当时的粗放性发展进入高品质发展阶段,学术规范会越来越严格,唯有如此,才能形成鼓励原创、创新的社会风气。


四、小  结

1. 不要怕麻烦,积极找授权

好多事只要你去做了,并没有那么难。我记得我和李天英编过一本《爱上阅读》,这是我第一本全彩印刷的书,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其中需要很多彩色图片:关于图书馆的,关于阅读的,关于珍稀图书的。当时我就给中图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的好多委员写信,获得了好多馆长与专家的热情支持。

邓咏秋、李天英《爱上阅读》,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也是中图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的成果之一


我责编的《高校图书馆员应知应会》,其中关于空间改造部分,用到了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馆的几张照片,但是网上下载的,不清楚而且无授权,我于是直接找陈亮馆长。令人感动的是,他们专门去重新拍摄我们要的那个角落,拍了好多张让我们挑选。

我还曾接到一个海外来的电话,申请使用我责编的《内藤湖南汉诗酬唱墨迹辑释:日本关西大学图书馆内藤文库藏品集》封面图,我当时想:这还用申请啊,这等于帮我们宣传,多好的事啊。这也说明他们对待图片权力是非常看重的。


2. 把关人

编辑是出版的把关人。除了把关质量,编辑一直都需要与“文抄公”战斗。这事关出版社的声誉和个人的职业声誉,一定要高度重视。

从作者个人的角度,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要拿自己的学术生涯、职业声誉作赌注。必要时寻求专业编辑的帮助与建议。我经常跟作者(含年轻的潜在作者)说:要对自己的署名负责,即使你现在还只是个小人物。你可以写得不好,但是永远不能去抄


来源:微信公众号“图情出版”(2022-06-17),阅读原文

  •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