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和钦与他的“莳薰精舍”

发布时间:2021-02-10浏览次数:331


虞和钦(1879—1944),字自勋,仕(官)名铭新,因名其居曰“莳薰精舍”,被后人尊称为“莳薰先生”。他系清末民国时期游走科学、教育、军政界、实业界的新型知识分子,中国近代科学中国化的实践者。他幼秉庭训,诵经读史,工诗古文辞,弱冠始志于西学,先后在家乡柴桥、鄞城(今宁波市鄞州区)、上海从事科学传播与实业活动。1902年,他参加由蔡元培等发起成立的中国教育会,并应邀为爱国学社、爱国女校义务教授理科课程。1904年秋,为逃避清廷对“苏报案”余党的进一步追查,负笈东瀛,1908年夏在东京帝国大学(今东京大学)理科化学门毕业。19097月,在经历部试和廷试后,钦授翰林院检讨,分发到清廷学部就职,后又以“硕学通儒”资格钦选资政院候补议员。辛亥革命后,在北京政府教育部任事,1917年秋起,先后任山西、热河省教育厅长,绥远实业厅长等职,其中19231929年间,应冯玉祥、商震等军政要人之邀,参赞莲幕。1929年,因疲于军阀间的争斗,主动离开军政界,次年春返沪置办实业,先后创办开成造酸厂、开明电器厂、建夏化学工业厂等实业公司,并均任公司首任经理。他的科学中国化实践,多为始创性的工作,曾与一些志同道合者一起或独自创造了不少“中国之最”——创设近代中国最早的科学组织之一“实学社”;开设我国自行设计、自筹资金的第一家造磷工厂——灵光造磷厂;创办国人自办的第一个科学仪器馆;最先将化学元素周期律引介入中国;首次在国内推广“某化某式”的无机化学命名法;创办理科传习所,开国人自办理科速成教育之先河;创办、主编我国第一份冠以“科学”二字的期刊《科学世界》;在国人中最先撰写介绍中国地质的文章《中国地质之构造》;建立首个系统的有机物意译命名体系;在国内创立最早的化学社团“京师化学会”;开办中国首家“完全国货”的民办硫酸企业开成造酸厂,并任该厂股份有限公司首任经理。

晚年时的虞和钦(虞哲谅提供)

古今不少文人、学者喜欢给自己的居室或书斋命名,以表明志向,寄托情怀,或自警自勉,虞和钦自不例外。他曾言,“曰‘莳薰’者,盖取滋兰树蕙之意,识素志也”。可见,培育英才是虞和钦向来怀有的志向。因此,他在科学中国化实践中,也做了不少与教育相关的工作,如充任理科教员、编译科学教材,以另一种方式促进西方科学在中国的传播。

虞和钦柴桥莳薰精舍位置图(来源:颜圣介1924年测绘的《镇海县地图》,上海蔚文印刷局1932年印刷)

虞和钦性喜治舍,在家乡浙江镇海柴桥、北京西城、山西太原和北京西山,置有产权之居,均名其曰“莳薰精舍”。虞和钦在家乡柴桥之居,位于柴桥老上境后街虞书房(在协生弄、三和巷南边,今属宁波北仑区柴桥街道芦南社区,已拆除)。任职清廷学部和北京政府教育部期间,虞和钦住北京东城小甜水井4号的镇海会馆(现晨光街10号“红霞公寓”大院内偏南),与儿子先觉、先得同居一室,曾将其比喻为“舟室”。1917年,他曾赋诗归有作其中注曰“余拟于北海旁作寄庐。”后来,他便在北京西城小茶叶胡同15号自置房产,是为北京西城莳薰精舍。1919,虞和钦的诗作春日二子北京精舍有具体的描述,其中有云:“有儿莘与渭,遥寄燕之城;西北有新第,辛勤余所营;彤庭饰织缛,高宇飞峥嵘;地暖午阴密,屋多禽语清;西园亘池馆,蔼蔼涵春晴。” 西城精舍为一洋式平房,“占地近十亩,有庭院花木之圣”,“庭有梅杏,以竹梧,春葩敷芬,秋树萦碧”20世纪30年代初,虞和钦因上海开办工厂需要资金,将西城精舍转让(据天津《大公报》193210242526征聘矿师广告语“将履历寄北平西四小茶叶胡同十五号黄宅”,虞和钦西城精舍在此之前已出售)。如今的小茶叶胡同15号院落,充斥着后来建筑的小隔间,虞和钦描述的昔日西城莳薰精舍景象荡然无存

虞和钦北京西城莳薰精舍、镇海县会馆位置图(底图:“发现中国网站”上的1930年北平市最新详细全图)

2020731日,北京西城小茶叶胡同15号摄影(梁文轩提供

 191710月,虞和钦到太原赴任山西省教育厅厅长。当时,山西省署未置专门厅衙,教育厅署便寄寓于位于太原市南肖墙西端的浙江会馆(马骏继虞和钦厅长后厅署即迁到皇华馆公署)。后来,虞和钦在距离浙江会馆660米左右的典膳所正街(现太原市上肖墙12号,山西省轻工业行业管理办公室所在地,即原山西省轻工业厅大院)置一私人别墅,亦名“莳薰精舍”,其中辟有琴室,收藏他获赠、收购的历朝古琴和他自己新斫之琴。1923年春,虞和钦离任山西省教育厅长返京后,阎锡山麾下要员、笔杆子贾景德(1880—1960,字煜如)便卖下了莳薰精舍,易其名为“韬园”,并以之自号,还依此名其于是年重阳所创诗社为“韬园诗社”。关于韬园即昔日虞氏莳薰精舍,贾景德,韬园诗社建社元老赵炳麟(1876—1927,名竺垣)、郭允叔(18811941,名象升)在他们的赠答、酬唱诗中均有传神的描绘。贾景德《移家韬园,允叔亲家往过,赋诗见赠,率成四律奉答,并柬杨阶三厅长》一律云:“卜居且喜得乌窠,犹枉崆峒驾屡过。赤地后时移蔓草,淤泥满载种池荷。花成具物宁求好,水下空塘总不多。乐与素心共晨夕,小园风月足婆娑。”郭允叔原诗有云:“别业多幽兴,平台况晚晴;地涵蔬笋气,水转辘轳身。”赵炳麟《癸亥十月十二日韬园访贾煜如并柬北京虞和钦》则描述道:“出我潜并庐,访彼韬园社;主人开径迎,握手深檐下;委辞频负贡,夸近流俗者;导我曲池旁,摩挲汉宫瓦。”

位于太原市上肖墙12号的虞和钦太原莳薰精舍旧址(现山西省轻工业行业管理办公室所在地,即原山西省轻工业厅大院,2019831日摄)

北京西山精舍位于北京西山四平台南部(今八大处公园大门以东百米许八大处甲1号北京军区大院内“君福楼”处)。19232月,虞和钦卸任山西省教育厅厅长,回京后任财政部参事上行走,并兼任冯的陆军检阅使使署秘书。这段时间,虞和钦十日中,九日住冯玉祥部兵营南苑,一日住北京小茶叶胡同15号西城精舍。虞和钦返京后不久,虞和钦、虞和寅兄弟便决定在北京西山四平台南部共同建造“偶读山堂”,以作“兄弟聚读”“晚年憩宴”之所。偶读山堂建成后,虞和钦五天住冯玉祥部兵营南苑,五天住西山精舍。山堂东北西三面环山,南临平原,“若巨艨出峡而入溟渤也,回首望诸山,则又峰峦稠叠,若远若近,若倚若伏,极幽邃深杳,不可殚视”。山堂两侧各有精舍,左为虞和钦“莳薰精舍”,右为虞和寅“树蕙精舍”。关于虞和钦兄弟在西山共筑别墅之事,20世纪30年代全面抗战期间,(张)忍安曾题诗云:“几家兄弟能偕隐,韵事输君续道园;未信襟期止泉石,危邦故实忍重论。少时同学老相亲,难得西山共结邻;猿鹤任他朝市改,十年看尽海洋尘。”在山堂周围则是虞和钦的旧识王正廷(1882—1961,字儒堂,浙江奉化人)、袁涤庵(1881—1959,名翼,号剡溪,浙江嵊县人)、洪镕(1877—1968,字铸生、竹孙,安徽芜湖人)、蒯寿枢(1875—1945,字若木,安徽合肥人)的别墅,正所谓“幼同学,而长同宦,而老同隐”。关于偶读山堂,虞和钦曾赋诗道:“山翁昔筑西山居,北枕山麓南临墟;噔噔板筑响未已,十年囊簏已无余;囊簏无余不足惜,但求我居安且适。”对此,民国时期一些游览或息影西山八大处的闻人也有所描述。19247月,史觉苏避暑西山八大处时写道:西山八大处,“山多清秀,景极幽胜,距京三十八里,交通便利,住宿合式,诚为避暑最美之地……每逢礼拜六、星期二日,汽车接连而驾,极形热闹,如叶恭绰、王正廷,与冯玉祥秘书(即虞和钦——编者注)、英美教会等,皆租地建屋……因此政府,筑成康庄大道,直达北京西山。”1933年,民国爱国三诗翁之一的田树藩(1885—1966,字介卿,晚年号澹园老人)隐居西山柳溪西坡的别墅柳溪山房,撰写一部《西山名胜记》。他在书中写道:八大处有三山(即翠微山、平坡山、卢师山)、八刹、十二景之说,“以八刹比华屋,以十二景比花园,固已有华屋,有花园矣,然若无别墅陪衬之,犹之乎花园中无亭台阁榭,尚不十分完美。自民国以来,因交通便利,都人来此营别墅”。在他写作此书时,即在1935年之前,西山八大处别墅已达27座,其中之一为柳溪东坡上的虞氏别墅,在“在马路之北,由小径可通之平地上,为一洋式楼房”。1941年,曾任北京政府大理院院长兼司法惩戒委员会委员长的余棨昌(1882—1949,字戟门)在《故都变迁记略》中写道:“虞氏别墅,为虞和卿别墅。”北京石景山区档案馆藏,撰写于1949年的《西山八大处调查报告》中写道:“第八处:证果寺……界内有私人别墅十三处……十、于铭勋别墅,又名红楼东,有新式楼十间,平房三四间,稍有用具;于系南方人,修起后未住过,常出租,现由劳大(1949年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北平后的代号为“劳动大学”,简称“劳大”——编者注)使用。”上述文献中,余棨昌将虞和钦误写为“虞和卿”,《西山八大处调查报告》则将虞和钦错写为“于铭勋”,故史觉苏、余棨昌所称的“虞氏别墅”、《西山八大处调查报告》中的“于铭勋别墅”实为虞和钦兄弟的偶读山堂,位于西山八处证果寺界内,与八大处其他的30多幢近代别墅,为当时同西山三山、八刹、十二景齐名的名胜之一,可惜包括偶读山堂在内的大部分八大处建筑在“文革”中遭到破坏,墙倒屋塌,文物尽失。

北京石景山区档案馆藏《西山八大处调查报告》中关于虞和钦北京西山莳薰精舍的错误叙述

在虞和钦北京西山精舍旧址上建筑的君福楼摄影(2023226日)

 19304月,虞和钦从北京返回上海,兴办实业。他晚年在沪期间,因不断投资新的实业,加上时局动乱等因素,获利有限,故未有置业,仅先后在西藏路(今西藏中路)、泗泾路、蕴藻浜(1987年后正名为“蕰藻浜”,即今宝山区蕰藻浜南翼,逸仙路与蕰藻浜交汇处一带)、飞路霞飞坊25号、萨坡赛路12号、愚园路225号华亭书屋、白克路(今凤阳路)194号华亭书屋、迈尔西爱路327号(今茂名南路1598号)3楼等处租屋居住,并将其租赁的寓所也称为“莳薰精舍”。这在一些文献中,均有记述。例如,1934221日,虞和钦移居萨坡赛路12号,31日其创办的国际舞学社亦迁至此。是年11月,虞和钦又在棋盘街中市河南路171号开设华亭书屋,自任经理,出版发行图书,收卖古今书籍、历朝碑帖、名人书画、中西文具、教育玩具,亦立笔单,自鬻书画。同时为生活计,他开始教授书、画、诗、琴、舞五艺,并《莳薰精舍教授书诗琴舞启》;193710月,今虞琴社琴刊《今虞》创刊号几经波折后出版,其中刊载的《琴人题名录》表格,有虞和钦条目,有“姓名”“别字 斋名”“年龄”“男女”“籍贯”“住址及通讯处”栏,其中“别字 斋名”“住址及通讯处”分别填写“和钦 莳薰精舍”“上海白克路一九四号华亭书屋”。194275日、6日、13《社会日报》刊载《公园曲》《悼美珍等“蒔薰精舍近作”系列诗词。

1934年虞和钦租借的萨坡赛路12号寓所位置蓝本1940年版《上海市行号路图录下册》P.98-99

虞和钦20世纪30年代租借的霞飞坊25号和晚年租住的迈尔西爱路327号三楼位置图蓝本《老上海百业指南——道路机构厂商住宅分布图(增订版)下册二P.96

 1930年春夏之际,虞和钦返沪在上海西藏路(今西藏中路)租楼居住,并赋诗云:“乱离身似绕枝鸦,一角危楼且作家;撼屋车声喧日夜,忧时心绪乱蓬麻;风横窃恐垂朱凤,月黑谁能磔绿蛙;独有登临高咏意,苍茫云日海天赊。” 1933年秋,虞和钦租借当时上海比较高档的住宅霞飞坊25号。关于霞飞坊25号,1931811申报(本埠增刊的广告召顶详细的描述:“单幢三层楼,坐北朝南,空气新鲜,距法国花园极近,电车、公共汽车直达门口,装有自动电话、电灯、电铃、浴室、冷热水管、抽水马桶,尚有新式家具。”住进霞飞坊25号后,他曾赋诗一首,名曰《偪室吟》,其中他镇海柴桥老家和后来在北京西城、北京西山,太原浙江会馆旁所置的房产,以及晚年在上海所租借的寓所,进行了细致描述:“旧都有宅不能往,重门曲槛锁蛛网;蛟川敝庐不得归,庭院深深久掩扉;绛楼高矗西山麓,又让譍门看修竹;曾营三窟究何补,终藉一椽寄家族;去儒就官官就商,时移事异空周章。”1937年入春以来,虞和钦患神经衰弱症,且越来越严重,便于4月底离沪赴旧都北平,在其西山的莳薰精舍静养。晚年,虞和钦租住于迈尔西爱路3273楼,他亦称之为“莳薰精舍”。1943425日,因建夏化学工业社经营事,虞和钦赴技师毛廷襄处议事,回家时遇大雨,衣服尽湿。次日,身体发烧,后发展为急性肺病,次年引发为胸膜炎。19446月,入中国红十字会第三医院治疗,但病情日渐加重,便搬到上海永康路38弄兴顺北里45号家人的寓所养病,最终于1944812日在此离世

2020724日,虞和钦于1933—1934年间租住的上海霞飞坊(现淮海25号正门、后门(摄影

202085茂名南路1598号(原迈尔西爱路327摄影(该弄7—9号后来加为五层,红框区域为虞和钦晚年租住的3楼)


本文原载《上海滩》2021年第2期“海上名人”栏目,有修改,原文浏览:虞和钦与他的“莳薰精舍”.pdf,本期信息可阅读杂志社微信公众号文章

  •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