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发布时间:2016-01-04浏览次数:55

位于上海繁华市区复兴中路1195号的上海理工大学复兴路校园(简称“复兴校园”),不仅与同济大学有渊源关系,也是上海理工大学工程教育的肇始之地,更是近100余年来中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的一个缩影。

 “百年风雨弦歌地,梦呈复兴草木香。”历经沧桑的复兴校园,教思传无穷,桃李满天下。尤其是她的工程教育,循“教以导学,学以明教”之径,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服务社会、报效国家,具有国际视野的工程型、应用型才俊。他们中有院士、企业家,也有政治家,有出类拔萃的社会精英,也有默默奉献的普通民众。正是有这些在各自领域和不同岗位上大显身手的校友,具有百余年历史的复兴校园才不断谱写出桃李芬芳的精彩华章,正所谓“有栋梁气1”。

上海理工大学复兴校园与笔者的因缘始于200410月。那时,我刚入职上海理工大学,每天上下班均乘坐“复兴路校区-军工路校区”的往返校车。校车上,我结识了吴元骠前辈。后来,又在他的引领下,我踏上学校校史研究的道路,并于2006年上海理工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完成了《风雨弦歌复兴园——从德文医学堂到国立高机》一书。因此书,2008年又结识了校档案馆前馆长章华明,并与他合作,于2011年学校105周年校庆前夕,出版了《栋梁气贯大世界——上海理工大学工程教育百年》。其间,笔者也曾撰写并发表了一系列校史研究方面的文章。基于上述的工作,承蒙章华明的推荐、上海理工大学校友工作联络处(简称“校友处”)的信任,再加上对一些从复兴校园走出去的校友的一种敬佩之感,笔者于20146月开始此书的撰著。

黄绍给中法国立工学院的题词(1934年)

本书是《复兴路校园与校友:上海理工大学校友通讯109周年校庆特刊》(2015年第2期,总第15期)的扩展版,是《风雨弦歌复兴园——从德文医学堂到国立高机》的续编,也可谓《沪江校友与校园》(吴元骠执笔,201310月校友处作为学校107周年校庆特刊印出)的姊妹篇,总体上属于历史著述。“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大利著名历史学家克罗奇(B.Croce)的这句名言清楚地阐明了对历史的表现乃在于为当代服务。尽管此著算不上“当代与历史的一种深层次的对话”,但笔者还是力求“用当代人的眼光来研究历史的真实情况,以分析的态度将历史过滤澄清,再以敬畏的虔诚把历史准确地呈现出来”,由此来观照当代,展望未来,从而实现校史作品的呈现功能、借鉴功能、启示功能。

笔者就校史方面问题请教施旦民(中)、盛庆梁(左)两位校友(20069月)

此著的问世,上海理工大学校友处功不可没。如果没有校友处老师们的独具的眼光、精心的组织和策划等工作,本书不可能以现在的模样呈现在读者面前。王存纳、查赓忠等校友,对本书的编写更是大力支持,劳心劳力,不仅审读初稿,提出修改建议,而且还为此书提供了不少原始材料和照片。吴元骠前辈审读初稿后,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并就此书的编写多次与笔者交流。当然,此书也凝聚了其他一些人士的心血。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的选材、人物遴选,限于笔者的经历与识见,定有疏漏或拿捏不当之处,还望读者,尤其是复兴校园的校友们见谅,并不吝赐教。联系的电子邮箱为:wxr272@163.com

王细荣     

20151120


注释

1有栋梁气”是20世纪30年代时任****内政部部长的黄绍竑18951966)给在校址在复兴中路1195号的中法国立工学院题词。黄绍竑,字季宽,广西容县人,1916年毕业于保定军校,曾任广西省民政厅厅长、国民党广西省党务特派员。北伐战争期间,任广西省政府主席兼留桂军军长、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党代表。1927年“四一二”*****后,任国民党广西“清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民党政府内政部部长。1933年长城抗战时,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参谋长。后任浙江省政府主席、保安司令,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湖北省政府主席。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国民党政府监察院副院长、立法院立法委员。19494月,任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代表,到北平参加国共和谈。后去香港,和43名国民党知名人士联名通电起义。同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政务院政务委员,民革第三届中央**、第四届中央委员。是第一届全国****、第一至三届全国政协委员。


  •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