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怎样读研,才能不虚度未来三年?

发布时间:2019-10-17浏览次数:220

有一个名叫“Yossi”的读友在后台提问:马上要入学研究生了,能否写一篇致研究生新生的建议或意见类文章?怎么样才能不浪费这三年,真正学到点东西?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马上就要开学了,写一篇小文,送给诸位新生。

一、读研在一生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生阶段是一个决定人生高度的分水岭,研究生毕业后就业,是你劳动力价值的抛物线。本科阶段是基础教育,考上一个名牌大学的本科,意味着你未来的人生底线不会太低。而研究生阶段则是进一步深造,读什么以及怎么读研,将决定着你人生的上限可以有多高。

(一)如果你想读博士。大部分人的学术素养是从研究生阶段建起来的,因为研究生阶段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完全是专业导向的。美国很多大学要求博士候选人必须修满本国的研究生学分,这一点对于很多已经读过硕士的人不公平,但是从学术训练的角度看,是有可取之处的,因为研究生阶段是塑造研究素养的起步阶段。

那些有志于读博士的同学,最好从研一课业还不紧张、论文还不急迫的时候,认真打基础,阅读、写作、研究方法,一项也不能马虎。不然,木桶漏水的时候,想补就晚了。硕士没读好的博士,会很累。

(二)如果你想直接就业。即使直接就业的同学,硕士也是极为关键的。硕士阶段是建立职业习惯的关键期,那些课上学习到的理论视角、知识储备和研究方法,都会在日后的工作中时不时地冒出来。

优秀是一种习惯,它就像是一件衣服,你得早早穿上它。人生可以分为阶段,表面上看起来每个阶段是相互**的,但是从前面人生阶段所继承的人生气质、生活信心和综合素养是一脉相承的。那些毕业论文写得好的同学,将来进入职场,照样大杀四方;那些敷衍塞责的同学,不管走到哪里,消极的工作态度都会被人鄙弃。

我自己做精准扶贫的研究,我在梅州看到一户贫困户。这个人身体健康,家庭健全,而且不缺乏亲朋长辈的支持,叔伯中就有前任村支书,国家对于贫困户的政策也是非常扶持的。有些农户拿到低息贷款,立即开展养猪、养鸡项目,生活慢慢就有了起色;而这个户主拿了国家的贷款,一是买了空调,改善生活,二是据他说还了之前的债务,剩下的钱他支支吾吾地不知所云。对于这样的人,再好的政策也没用,因为他的人生已经充满赤字,进入了恶性循环,而且他的年龄已经过了可以教育和栽培的时候,即便他的亲朋好友每每帮助他、规劝他,都已经没用,他的一生大约已经和很多褒义词无缘了。

所以,千万别学他。

孔子和荀子留给世人的第一句话都是在劝学。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荀子则说: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我常对自己的研究生说:走好每一步。走好每一步,你的人生就会逐渐有盈余,而不是赤字。发过学术论文,拿过奖学金,写好毕业论文,你将来未必会从事学术,但是你养成的工作习惯,你锻炼的思考能力,你的写作本领,将来统统不会浪费。最重要的是,你成功的人生感觉,会一直跟着你。房子盖好了,地基早已看不到了,可你能说它不重要吗?

二、研究生阶段的三个任务

第一,学好专业知识。研究生毕业之后不管读博还是就业,其实都会很大程度上依赖自己的专业知识,书到用时方恨少。而且即使那些跨专业就业的人,也要依赖从学习本专业建立起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知识从具体处看,彼此不同,但是从更深的层次上,其实是彼此贯通的。

第二,养成**的理解、思考和判断能力。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应该相比于本科生有一个相对的不可替代性,这就是**的理解、思考和判断能力:读书,要读出自己的心得,研究要有自己独特的发现和主见,而不是纯粹做一个复读机。对事物形成一套**的判断,才能形成一套有效的鉴别能力,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差的,这种能力也是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锻炼专业的阅读、研究和写作素养。上一条主要讲的是输入的能力,这一条讲的主要是输出的能力。在研究生阶段,就不能再像之前那样阅读了,阅读了专业的文献之后,必须学会综述文献的能力,并且知晓从哪里查取信息,如何开展一项研究,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的研究与发现转变为最终的文本,也就是写作能力。

以上三条是研究生阶段首先需要训练的任务。

三、具体建议

(一)培养对知识的纯粹兴趣

读了研究生,多多少少要有些书卷气。

读书从本质上,是一种**于实践领域的专门工作。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别老是想着它如何运用它。学习最终当然是为了改善人生和职业,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进行“效用暂停”。一旦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学习者就很难沉下心来去仔细体会知识对于世界的纯粹解释,也很难培养出学习者对于研究和知识的趣味。

只有养成对于知识的纯粹趣味,将来即使离开了学校和老师,依然可以并有意愿和能力自主学习,

(二)学习专业的研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研究习惯

研究生阶段并不仅仅是学习,其实是学习如何学习(learn how to learn)。你得钻研如何专业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并且学会这些有效的研究方法。

进一步说,读书、思考和研究并不是在读时期的事情,它们其实是会令你受益终身的习惯。不管读博,还是就业,你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研究议题,这时能够帮助解决问题的不再是那些机械的知识点,而是当初在研究生阶段学会的研究方法和养成的研究习惯。

(三)读经典的书,不要读心灵鸡汤

阅读经典的书,不是让你真的去记住那些知识点,而是去感受作者的气概心胸与视野抱负。人在年轻的时候,心脑里有很多空白,所以要多用一些经典的东西去填充。读《论语》,读《理想国》,读那些不是一下子就能完全领会的高级书,不要读那些纯粹为了消遣的快餐书,更加不要去读心灵鸡汤。

读书人,最好不要彻头彻尾成为一个纯粹的现代人。现代有现代的好处,也有现代的毛病。人需要向时代妥协,遵循时代的规则和风俗,但是不要成为这个时代的容器。没有人可以选择自己出生的时代,但是他可以通过阅读,对冲时代的利弊,选择吸收哪些营养,选择不吸收哪些垃圾。

(四)提高对社会的认识,锻炼人际沟通的能力

这一点对于文科的研究生来说尤其如此。读书不能把自己读成书呆子。像我们学社会学的,千万不能越读越不理解中国社会。对于社会的认识和读书是相辅相成的:你越想理解社会,就会越想读书、研究,而正确的研究和读书方法一定会让你增加对社会的认识。

理解社会,从理解社会中的人开始。要想理解他人,你得学会如何和他打交道,这里面的学问,别人讲了不管用,得你自己慢慢去探索和试验。所以,多去做调查,多去做问卷和访谈。在与人交流中理解他人、反观自己,慢慢就会形成对社会和人际关系的深一层认识。

(五)通过执行研究计划,锻炼**做事的能力

做事的道理是相通的。在研究生阶段,有一项重要的本领是锻炼如何设立、开展并统筹一项研究计划。要开展这项研究,其实非常复杂,比如你要是下乡调研,怎么乘车?在哪里集合?什么时间到达?坐什么车中转?在哪里住宿?要不要开发票?怎么进入村民的家里?怎么打开话匣子?等等,不要看不上这些小事,它们都是要通过执行研究计划,具体锻炼的。

所以,多做一些事情,多锻炼一下自己独当一面的能力。年轻的时候做事情,不要太计较得失,劳务费只是你所有收获中最小的那一部分。通过做事,你能开阔自己的视野,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这更重要。

(六)主动策划和推进自己的研究计划,让自己靠谱

很多导师其实最害怕的不是学生的基础差,怕的是学生不积极、不靠谱。研究生阶段了,完成学业是学生而不是导师的责任,导师只是指导者,而不是代劳者。一方面,导师们主要是以成年人的姿态对待自己的研究生,另一方面,导师们也有自己的研究和教学、杂务。如果研究生自己不积极去找导师,课业的进度基本是很难推进的。

假如研究生本人都无动于衷,导师自然爱莫能助。当老师仔细指导了学生的研究和论文的时候,要及时推进,保证下一次见面的时候,能够带着新的进度去跟导师沟通。要学会主动策划和推进自己的研究计划。最好及时主动向导师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研究进度。

(七)形成表达和写作能力

到了研究生阶段,不仅要提升输入的能力,还要提升输出的能力,而且要锻炼为了输出而输入的能力。所谓输出,有两个方面:讲话和写作。这两者其实是一回事,都是一种表达,都需要在心里时刻揣着你的受众,而要让自己的意见能够顺利地从自己的脑袋,变成自己的言语和文字,然后入于对方耳中,再进入对方脑中。

在这里尤为紧迫的是写作能力。关于写作,我在《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指引》一书中写得很详细。我在这里补充一点:写作并不是简单把自己的话放进对方的脑子里。写作不是知识的简单物理位移,它是要通过你的表述,激活读者关于这些信息及其它在读者心目中的知识储备,然后形成一个读者和作者(注意:这里不是作者和读者)的共鸣。所以,你在写作的时候,要时时刻刻想着将来会有一些人读。写作只是言语的文字化而已,它也是一种沟通,也是一种表达,只不过这种表达更系统,更不依赖物理在场,也更加易于保存和交流。

言尽于此,诸君学业有成!希望将来毕业时,你是一个有备而去之人!


  • 返回原图
    /